(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 新人教版.doc 立即下载
2024-10-25
约3.6千字
约6页
0
29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 新人教版.doc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新人教版.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战国七雄争霸史实;理解商鞅变法的原因、内容及意义。
2.过程与方法
利用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战国时期生产工具的进步、变化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大变革等历史现象的研究分析,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将来积极支持和投身到社会主义改革事业中去。
【教学重点】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教学难点】
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改革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春秋战国时代的发展是以什么样的形式进行着改革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二、新课学习
战国七雄
教师:为什么叫战国
学生:《战国策.燕策一》载苏秦的弟弟苏代说:“凡天下之战国七,而燕处弱焉。”当时就有战国的称谓,到西汉初年,战国这个名词还没有变化,西汉末年刘向编辑《战国策》开始把“战国”作为特定的历史时期的名称。
教师:结合文章找出重点。
教师:战国七雄的历史特征是什么?
学生:兼并战争更频繁,规模更大更残酷,有统一的趋势。
教师:七国的形成指的是那七雄?
学生:齐、楚、燕、韩、赵、魏、秦。
多媒体展示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图。
教师:魏国发兵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应允救援,以促韩国竭力抗魏国。齐威王以田忌为主将,田婴,田盼为副将,孙膑为军师,运用“围魏救赵”战法(见桂陵之战),率军直趋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诱使魏军回救,以解韩国之困。这次战役中孙膑利用庞涓的弱点,制造假象,诱其就范,使战局始终居于主动地位。马陵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设伏歼敌的著名战例。
多媒体展示马陵之战图。
教师:长平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保卫歼灭战,秦赵两国,结果使赵国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令秦国国力大幅度超越于同时期各国。极大地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
多媒体展示长平之战图片
教师:桂陵之战是历史上一次著名截击战,发生在河南长垣西北。公元前354年(周显王十五年),魏围攻赵都邯郸,次年赵向齐求救。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援救。孙膑认为魏以精锐攻邯郸,国内空虚,于是率军围攻魏都大梁,使魏将庞涓赶回应战。孙膑却在桂陵(一说山东菏泽,一说河南长垣)伏袭,打败魏军,并生擒庞涓。孙膑在此战中避实击虚、攻其必救,创造了“围魏救赵”战法,成为两千多年来军事上诱敌就范的常用手段。
多媒体展示桂陵之战图片
教师:“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韩非子》
教师:战争的结果怎样?
学生:战国七雄之间关系错综复杂。战国中后期,秦国日渐崛起,对其他六国构成严重威胁
教师:这场战争有什么特点?
学生:战争的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多媒体出示主要战役图。
多媒体展示春秋战国战争的不同点图片
教师:设想一下,当时的人民对连绵不断的战争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她们最渴望的是什么?
学生:人民长时间的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看到了国破家亡,妻离子散。在这种环境下人民希望生活在没有战争、没有勾心斗角、自由、和平和谐的社会当中。
教师:你能说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趋势吗?
学生:这时期的战争,给社会带来了灾难,同时,通过战争,统一趋势不断加强,各民族交流不断增多。历史在争霸与兼并的过程中,逐渐趋向统一。
商鞅变法
教师: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回想一下,前面我们讲过,奴隶主本身拥有谁分给的田地呢?
学生:国家分给的“公田”
教师:西周实行井田制。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这些垦田是有限度的,主要集中在一些都邑的周围,被整治成大小相连的方块田,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井田的疆理,一般是以每一方块为一百亩(约合今三十一亩多),作为一个耕作的单位,称为一田。纵横相连的九田合为一井。领主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井田,周边为私田,中间为公田。《孟子·滕文公上》载:“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教师:找出商鞅变法的内容?
教师:商鞅变法的背景是什么?
学生: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标志;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秦国落后挨打,秦孝公决心变法图强,发布求贤令。
教师:商鞅变法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各国争霸的现实压力。
教师: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学生:政治方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学生:经济方面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
学生: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 新人教版

文档大小:29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