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doc
立即下载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1.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 2.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 3.知道司马迁和《史记》。 知识与能力 了解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对中医学的贡献、《史记》、道教和佛教等基本史实,思考这些历史现象反映的时代特征,以及对当时和当代社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识读《居延汉简》《马王堆汉墓帛书》《造纸工艺流程图》,讲解这些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提高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张仲景、司马迁等人为了理想,面对挫折,坚韧不拔、努力拼搏的精神。 重点 造纸术的发明、改进;张仲景和华佗及其成就;司马迁和《史记》。 难点 道教和佛教。 两汉是中国一个重要的“大一统”时期,两汉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更是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这节课就让我们打开时光隧道去感受一下两汉科技与文化的魅力吧。 一、造纸术的发明 1.造纸术的发明 材料一书写材料的变化 陶器―→龟甲、兽骨―→青铜器―→竹木简、帛 材料二蔡伦想出一种方法,用树皮、麻头以及破布、旧渔网造成纸。元兴(汉和帝年号)元年上奏皇帝,皇帝夸赞他的才能,从此都采用他造的纸,所以天下都说“蔡侯纸”。 【问题探究】(1)在纸发明以前,用做书写的材料有何缺点? 答案提示:陶器不易保存;甲骨数量少,不易找到;青铜器贵重;竹木简笨重;帛价格昂贵,都不利于文化的传播。 (2)结合材料一、二,我国书写材料是怎样演变的?这种变化有何意义? 答案提示: eq\x(陶器)eq\x(龟甲、兽骨)eq\x(青铜器)eq\x(竹木简)eq\x(丝帛)eq\x(纸) 意义:随着技术的改进,书写材料的成本逐渐降低,使文化传播的速度更快,范围更广。 2.造纸术的传播及意义 (1)造纸术向外传播 教师:课件展示造纸术传播的地图。 教师:(讲解)纸最初传入朝鲜、日本,后来又传向阿拉伯,并通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和非洲。 (2)意义 材料美国人麦克·哈特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将蔡伦排在第六位,远远排在我们熟知的哥伦布、爱因斯坦、达尔文之前。2007年,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和公布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蔡伦又榜上有名。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特别展示了蔡伦改良的造纸术。 【问题探究】人们为什么对蔡伦作出如此高的评价?纸的传播有何意义? 答案提示:原因: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意义:造纸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由我国传遍世界,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科学文化的一项重大贡献。 二、张仲景和华佗 1.“医圣”张仲景 材料一 材料二名医华佗读了《伤寒杂病论》之后,啧啧赞叹说:“此真活人书也。” 材料三喻嘉言高度赞扬《伤寒杂病论》说:“为众方之宗、群方之祖。”“如日月之光华,旦而复旦,万古常明。” 【问题探究】(1)材料一中书籍的作者是谁?他生活于什么时期?被称为什么? 答案提示:张仲景;东汉末年;医圣。 (2)依据材料二、三,请说明这部书的地位如何。 答案提示:《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病方法,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2.“外科鼻祖”华佗 材料一他所使用的“麻沸散”是世界史上最早的麻醉剂。华佗采用酒服“麻沸散”施行腹部手术,开创了全身麻醉手术的先例。这种全身麻醉手术,在我国医学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医学史上也是罕见的创举。 材料二华佗说:“体有不快,起作禽之戏,怡而汗出……身体轻便而欲食。”近年来五禽戏作为康复医疗的一种手段,已广泛应用。 【问题探究】依据材料说明华佗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答案提示:华佗擅长外科手术,发明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创编“五禽戏”,以强身健体,流传至今等。 三、历史巨著《史记》 【人物链接】 司马迁,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任太史令,因李陵之事有所辩解,受腐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太史公、历史之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图书链接】 【综合归纳】 作者作者生活年代作品体例作品起止年代司马迁西汉汉武帝时期第一部纪 传体通史黄帝到汉武帝 时期的史事 四、道教和佛教 1.佛教的传入。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找出佛教的发源地、何时传入中国、通过哪一途径。 课件展示:佛教传入的地图。 教师:(讲解)佛教在公元前3世纪开始外传,东汉明帝时派人到天竺求经,用白马驮回佛经42卷和释迦牟尼的画像。明帝令在洛阳建白马寺。佛教开始大范围传入中国,并且发展很快。 教师:佛教传入后,最先接受的是统治阶级上层

一吃****瀚文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