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内战烽火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 2.掌握国民党破坏“双十协定”发动全面内战。 3.掌握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和党中央转战陕北。 4.掌握刘邓挺进大别山和解放区战场的反攻。 能力目标 1.通过思考“毛泽东为什么要去重庆谈判?”培养学生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认识《美国军用飞机空运国民党军队到内战前线》《毛泽东等赴重庆谈判》《毛泽东率领党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转战陕北》《刘邓大军胜利到达大别山》四幅插图,培养学生识别图画的基本技能,初步具备通过图画获取知识、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形成用图画的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 1.通过了解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与国民党反动派专制独裁进行斗争的史实,使学生感知和平和民主来之不易,增强学生维护和平民主的自觉性,并增强对党的热爱之情。 2.通过感知在中共领导下,人民解放军为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历尽艰辛、英勇作战、不畏牺牲的精神,使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 ●教学重点 1.重庆谈判。 2.挺进大别山。 ●教学难点 挺进大别山。 ●教学方法 1.综述法。是为了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单元的内容。 2.引导回忆法。引导学生回忆前面学习过的内容,正确理解抗战胜利后的国内局势。 3.图示法。增强直观教学的效果。 4.层层提问法。可用于“重庆谈判”一目。 5.影像辅助法。 6.讲解法。 7.讲述法。 ●教具准备 1.投影仪。 2.录像带:《巍巍昆仑》《重庆谈判》《大转折》等及相关设备。 [导入语例示一] 同学们,请看课本导入框中的内容,这是蒋介石在1945年8月14日发给毛泽东邀请他到重庆商谈和平的电报之一。从字面上看,蒋介石“诚心诚意”,“以国家利益为重”,实际上真是这样吗?他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去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毛泽东敢不敢、应该不应该去呢?今天我们就来看具体内容。 [导入语例示二] 同学们,请看下面一组投影。 [投影显示] “事实是好坏两个可能性、好坏两个前途都存在着。继续法西斯独裁统治,不许民主改革;不是将重点放在反对日本侵略者方面,而是放在反对人民方面;即使日本侵略者被打败了,中国仍然可能发生内战,将中国拖回到痛苦重重的不独立、不自由、不民主、不统一、不富强的老状态里去。这是一个可能性,这是一个前途。这个可能性、这个前途仍然存在。并不为国际形势好,国内人民觉悟程度增长和有组织的人民力量发展了,它就似乎没有了,或自然地消失了。希望中国实现这个可能性、实现这个前途的,在中国是国民党内的反人民集团,在外国是那些怀抱帝国主义思想的反动分子。这是一方面,这是必须注意的一方面。 但是,另一方面,同样是从整个形势看来,从上述一切内外的情况的分析看来,使我们更有信心地去争取第二个可能性、第二个前途。这就是克服一切困难,团结全国人民,废止国民党的法西斯独裁统治,实行民主改革,巩固和扩大抗日力量,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希望中国实现这个可能性,实现这个前途的,在中国是广大的人民,中国共产党及其他民主派别,在外国是一切以平等地位待我的民族,外国的进步分子,外国的人民大众。”同学们,这段材料选自毛泽东在中共七大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他在报告中分析了中国存在的两个前途。事实正如他所预料的那样。抗战胜利后,人民并不能实现安居乐业,在美国支持下的蒋介石政府又玩起了“假和平,真内战”的花样,在1945年8月份,蒋连续三次打电报给毛泽东,邀请他去重庆共商“和平建国大计”。那么,毛泽东去了吗?中共是怎样争取和平民主的?我们来看具体内容。 [导入语例示三] 同学们,1945年11月14日,重庆《新民报晚刊》传抄发表了毛泽东的一首词,以后别的报纸陆续转载。在重庆引起了巨大的的反响。两周之后,重庆《大公报》又将柳亚子的一首“和词”与毛词集中在一起,放在醒目位置刊出。国民党当局惊恐万状。国民党中宣部召见《新民报》主管人,大加申斥,认为这是为共产党“张目”。不久,在蒋介石授意下,掀起了疯狂的“扫荡战”。国民党《中央日报》《扫荡报》组织了一批御用文人,以“唱和”为名,攻击中国共产党人。那么,毛泽东的这首词是什么?是如何传到重庆的?又是怎样掀起巨波的?当时的形势是怎样的?等等,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导入语例示四] (放电影《重庆谈判》片断)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是《重庆谈判》的一个片断,在影片中,我们看到的是中国近代的两个对手——毛泽东和蒋介石坐到了一块。我们知道,这两个不同党派的代表人是有血海深仇的。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两个坐到了一起?他们坐到一起是为了什么?结果怎样?下面我们来看具体内容。 [板书]内战烽火 一、重庆谈判 1.抗战胜利后的中国国内形势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重庆谈判”

灵波****ng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