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第12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导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学案.doc
立即下载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12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导学案 【课程标准】 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学习目标】 归纳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通过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学会评价历史人物或事件应建立在一定的史实基础之 上。 3、经济上的发展是大一统的物质基础,认识统一是国家强盛的重要原因。 一、学法指导 1、阅读六字诀:查(工具书)、划(重点)、写(小标题、标注)、记(内容、基本史实)、练(预习检测)、思(问题、困惑)。 2、先粗读本课内容,了解本课知识概况: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具体措施及具体影响。在教材中相关内容处划线并写上小标题。 3、在本导学案“我的疑问”处写下你预习后存在的疑问、希望了解的内容等。 二、自主学习 1、儒家文化成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始于哪位皇帝在位期间?与哪项措施的实施有关?这项措施是谁提出来的?该措施有什么影响?(在教材中相关内容处划线并写上小标题) 2、汉武帝为什么要推行推恩令?它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推恩令”巧妙在哪里?(在教材中相关内容处划线并写上小标题) 3、为了强化监察制度,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在教材中相关内容处划线并写上 小标题) 4、为了改变汉初以来丞相位高权重的局面,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在教材中相关内容处划线并写上小标题) 5、自我小结: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具体措施有哪些?带来了哪些影响?(用笔写下来) 【预习检测】 1、“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下列选项与汉武帝有关的是(c) A.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B.开创“贞观之治”的局面 C.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D.创立行省制度 2、右图为“司隶校尉”印文,掌握此印的长官的职责是(b) A.主持管理长安太学B.检举皇族不法行为 C.监督地方官员D.监察郡国长官 3、在西汉,某王室子弟,虽然他不是嫡长子,但是同样得到了自己 的封地,这主要得益于(B) A.分封制的实施B.“推恩令”的推行 C.商鞅变法的实D.科举制的实施 4、“汉承秦制”,亦有创设。以下属西汉创设的制度的是(C) A.什伍连坐B.郡县行政C.刺史监察D.皇权独尊 5、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是为了(D) ①维护皇帝的权威②恩赐亲戚③巩固统一④加强中央集权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我的疑问 【课堂探究】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避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 1、以上材料体现董仲舒什么观点?董仲舒的建议为什么会被汉武帝所接受?上述划线部分观点的实质是什么? 2、以上材料反映了当时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原因何在? 3、试评价以上观点。 4、怎样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学习小结】请画出本课的思维导图

小长****6淑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