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考)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第4讲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学案 岳麓版-岳麓版高三全册历史教学案.doc
立即下载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4讲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eq\a\vs4\al(知识点一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1.背景: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诸侯国与中央矛盾激化,出现“七国之乱”。 2.措施:实行“推恩令”;采取酎金夺爵和刺史制度。 eq\a\vs4\al(知识点二北宋加强中央集权) 1.背景:唐安史之乱后,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2.措施 (1)收精兵:编练禁军,并实现统兵权和调兵权的分离。 (2)削实权:削弱或剥夺了地方节度使、州郡长官和武将的权力,所有州郡直属中央;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并设置通判监督。 (3)制钱谷:设转运使,各州郡的财赋大部分由中央掌握。 3.影响 (1)积极方面: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 (2)消极方面: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 eq\a\vs4\al() 宋代的官职差遣体制 宋代,官僚制度中有“官”“职”“差遣”的区分。所谓“官”,实际是一种等级待遇,作为叙级、分等、定薪的依据。所谓“职”,不是职务,而是加官,只是一种虚衔。上述两种官僚,“有官无权”“有职无权”,真正负实际责任的是“差遣”,是官僚担任的实际职务。 ——刘宗绪《古代官员研究综述》 核心论点:“重文轻武”“强干弱枝”“守内虚外”成为宋初治国的重要策略。由于削弱地方权力不知变通,地方军队战斗力下降,边患严重;官僚机构重叠、官员队伍庞大,效率低下。 eq\a\vs4\al(知识点三明清皇权的不断加强) 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1)废丞相: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皇帝亲自掌管六部。 (2)设内阁: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正式设立内阁,内阁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并逐步拥有票拟权。 2.清朝设立军机处 (1)设立:清雍正年间设立。 (2)职责:参与处理机要政务,但只能跪奏笔录,军国大事皆由皇帝裁决。专制皇权达到了顶峰。 eq\a\vs4\al() 军机处出现的影响 作为清朝中央决策特色机构,军机处的出现绝非针对内阁,而是试图将已经形成的皇帝“乾纲独断”局面制度化和规范化,然而, 决策制度化在方便皇帝独裁的同时,在另一方面又因其改变了顺康以来传统统治方式和权力结构,逐渐给皇权带来了一些新的异己因素,这是其创始者始料不及的。……重要的意义,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清朝政治的演变方向。 ——高翔《略论清朝中央权力分配体制》 核心论点:军机处的设立使皇权得到高度集中、充分实现和有效使用,标志着中国封建君主极权专制已发展到了顶峰。 【图解历史】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漫画说史】宋代加强中央集权 信息提取:北宋将兵权、财权等都收归中央,中央集权在对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已处于绝对上风,地方势力再也无力挑战中央。自宋以后,内忧不再是国家面对的主要问题,而外患则往往会导致灭亡。 【细微归纳】明朝内阁制的特点 (1)变动性。明朝内阁组织虽有四殿二阁,但并不同时设置,须视皇帝好恶而定,大学士员额多寡不等。 (2)附属性。内阁职权出自皇帝授予,不得独立行使。 (3)个别性。大学士间彼此没有隶属关系,责任亦不连带,各自独立以个人才能辅助君主。 【教材拓展】八股取士 明清选拔官吏沿用科举制度,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应考者不能发挥个人见解,故名八股取士。明清统治者用“八股取士”来禁锢知识分子的思想。考中做官的,很多成为皇帝的忠顺奴仆。 【构图解史】军机处的特点 信息提取:军机处反映出清朝中枢决策机构逐渐走向封闭性,但机构简单,办事效率高。 【图示识记】 用“一废、二设、走极端”概括明清政治 【史识史论】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演变的趋势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经过秦汉、隋唐、宋元等历史阶段的发展演变,到明清时期达到了顶峰。明初宰相制度的废除结束了古代中国政治史上长期存在的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清代军机处的设立则标志着专制皇权达到顶峰。明清政治体制日益僵化,阻碍了古代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重点一汉至元国家对地方治理制度的变迁 “时空观念”下的“历史概念” 1.“推恩令” “推恩令”是汉武帝为了解决王国问题推行的一种举措。“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归郡管辖。王国越分越小,对于中央的威胁逐渐消除。 [对点训练]1.(2020·北京昌平区二模)汉初,刘邦认为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之一,是没有同姓王国保卫中央政权,于是分封同姓诸侯,以保卫中央。汉武帝时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把王国土地户口的一部分分给子弟为列侯,此后诸侯王的子孙都得以成为列侯。汉武帝的做法 () A.与刘邦一样扩大了王国势力 B.是“无为而治”的政策实践 C.体现出强化中央政权的理念 D.为中外朝制度奠定思想基础 解析:选C。通过题干中“推恩令”的内容可知,地方上王国的势力有所下降

一只****写意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