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部分 第7单元 新中国时期 第19讲 新中国的科技、文化和重大理论成果教学案-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教学案.doc 立即下载
2024-10-26
约1.6万字
约21页
0
1M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部分 第7单元 新中国时期 第19讲 新中国的科技、文化和重大理论成果教学案-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教学案.doc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部分第7单元新中国时期第19讲新中国的科技、文化和重大理论成果教学案-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教学案.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21-


第19讲新中国的科技、文化和重大理论成果

新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主干整合·厘清史实]
一、科研的起步与国力的展示
1.措施
(1)确立自力更生的发展方针。
(2)成立中国科学院与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等科研机构。
(3)吸引海外知识分子归国,政府还大力培养科技人才。
(4)1956年,确定了国家重点科技任务和发展尖端科技的紧急措施,掀起“向科学进军”的热潮。
2.成就
领域成就国防
科技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医学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农业
领域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
1.背景
(1)“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领域的差距拉大。
(2)“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提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号召。
(3)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4)1985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2.提出
1988年9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
3.意义
(1)是对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
(2)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三、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
1.原因
(1)“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2)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努力。
(3)“863计划”、“火炬计划”等重大科技规划相继实施。
2.成就
(1)核技术方面:核武器技术不断发展,并在农业、科研等方面和平利用。
(2)空间技术领域:1984年,中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之一。
(3)航空航天事业:1980年5月,中国向南太平洋海域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2003年10月,中国成功发射“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
(4)信息技术领域:1983年成功研制“银河”巨型计算机系统;2002年,研制出运算速度可达每秒1.027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2016年,我国研制的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获得国际高性能计算应用领域最高奖项。
(5)生物工程领域:相继完成国际人类基因组合作计划中的基因测序任务和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序列图。
3.意义
对于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素养提升·融会贯通]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探究现代中国科技的发展
史料一我们要不要搞原子弹啊,我的意见是中国也要搞,但是我们不先进攻别人。别人要欺负我们,进攻我们,我们要防御,我们要反击。
——毛泽东
史料二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美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据新华社1970年4月25日讯
eq\a\vs4\al([思考])(1)根据史料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做出自主研制“两弹一星”战略决策的目的。
(2)根据史料二,分析卫星发射的时代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次卫星发射对当时的中国产生的重要影响。
eq\a\vs4\al([解读])(1)史料一中“我们要防御,我们要反击”说明新中国研制核武器的主要目的是出于自卫。
(2)史料二反映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的政治意义。史料中的省略号将史料分为两层意思,分别介绍了卫星发射成功的国内和国际意义。
eq\a\vs4\al([试答])(1)目的:保卫国家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和平的环境。
(2)时代特征:国内:“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国际:处于“冷战”时期。
影响:使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
(1)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是科技发展的政治基础。
(2)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治前提。
(3)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
(4)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为科技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5)社会生产、生活发展的推动和需要是重要动力。
(6)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和积极引进世界先进技术。

以家国情怀感悟从奋起直追到赶超世界的新中国科技
材料1955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国科学院科学奖金的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部分 第7单元 新中国时期 第19讲 新中国的科技、文化和重大理论成果教学案-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教学案

文档大小:1M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