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语文主题班会——二十四节气之立冬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概念,知道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标志着冬季的开始。 (2)通过班会活动,使学生能够记住立冬的日期、气候特点、传统习俗等相关知识。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通过讲述立冬故事、创作立冬诗歌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2)通过立冬主题班会,让学生感受季节变化的美妙,学会欣赏自然之美,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了解立冬的日期、气候特点、传统习俗等。 (2)通过班会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2.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将立冬的相关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学会观察季节变化,感受自然之美。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1)制作PPT课件,包括立冬的日期、气候特点、传统习俗等内容。 (2)准备立冬相关的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素材。 (3)设计班会活动流程,包括小组讨论、故事讲述、诗歌创作等环节。 2.学生准备: (1)预习立冬的相关知识,了解立冬的日期、气候特点、传统习俗等。 (2)准备纸笔,用于记录课堂笔记和创作诗歌。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 1.教师播放一段关于立冬的短视频,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立冬的概念和气候特点。 2.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立冬是什么意思吗?立冬后天气会发生什么变化? 3.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知学习(18分钟) 1.教师介绍立冬的日期、气候特点、传统习俗等。 (1)日期:立冬通常在每年的公历11月7日或8日,标志着冬季的开始。 (2)气候特点:立冬后,气温逐渐下降,天气变得寒冷干燥,北方地区开始下雪。 (3)传统习俗:吃饺子、补冬、祭祖等。 2.教师展示PPT课件,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立冬的相关知识。 3.教师提问:你们家乡立冬时有哪些传统习俗?你们喜欢这些习俗吗?为什么? 4.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适时点评,加深学生对立冬的理解。 (三)活动体验(15分钟) 1.故事讲述:立冬的传说 (1)教师讲述一个关于立冬的传说故事,如“补冬”的来历等。 (2)学生分组讲述自己了解的立冬故事,每组派代表上台发言,教师适时点评。 (3)通过故事讲述,加深学生对立冬的理解和记忆。 2.诗歌创作:我心中的立冬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立冬给你带来了哪些感受?你喜欢立冬吗?为什么? (2)学生分组创作关于立冬的诗歌,要求内容健康向上,体现立冬的特点和感受。 (3)每组派代表上台朗诵诗歌,教师适时点评,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3.手工制作:立冬贺卡 (1)教师展示一些立冬贺卡样品,引导学生了解贺卡的基本结构和制作方法。 (2)学生分组制作立冬贺卡,要求贺卡上要有立冬的元素和祝福语。 (3)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四)总结提升(4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立冬的重要性和传统文化价值。 2.教师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最喜欢哪个活动?为什么? 3.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引导,加深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4.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立冬的日记,记录自己对立冬的感受和体验。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多种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通过讲述立冬故事、创作立冬诗歌等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本节课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在创作诗歌时遇到困难,需要教师在课后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Ta的资源

jo****26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