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劫难中的抗争北师大版.doc 立即下载
2024-10-30
约4.1千字
约6页
0
26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八年级历史劫难中的抗争北师大版.doc

八年级历史劫难中的抗争北师大版.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劫难中的抗争
教材与学情分析:
1、教材: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由分裂走向大治的历史时期。隋朝虽然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的又一次大一统,但后期的残暴统治弄得民不聊生,最终在人民的反抗中土崩瓦解,随后建立的唐朝,其前期统治者认真汲取隋亡的教训,励精图治,施德于民,历数代而至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国力强盛,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治世、盛世局面。
本课以唐太宗为中心,以贞观新政为主要内容,展示了初唐政治画卷。
2、学情:通过影视作品,学生对于唐朝有或多或少的了解。对一些历史人物和事件,如唐太宗、魏征、玄武门之变等比较熟悉,可以利用学生的已有认知来协助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eq\o\ac(○,1)了解隋末农民起义,唐朝建立,唐太宗即位,唐太宗善于用人、纳谆等内容,培养和提高学生客观、全面、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eq\o\ac(○,2)能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培养和提高学生梳理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能力。
eq\o\ac(○,3)通过对“贞观之治”原因的分析,认识“贞观之治”的实质,从而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隋炀帝残暴致隋迅速败亡;唐太宗知人善任,从谏如流,调整统治政策与民休息。遂成“贞观之治”:两相比较,凸显以德治民,以德治国的重要性。
认识唐太宗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的所作所为,虽然是为巩固其统治服务的,但合乎潮流,顾乎民意;“贞观之治”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统治比较好的历史时期,它为唐代的强盛和中华文明辉煌灿烂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重点:贞观新政。
教学难点: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与贞观之治的关系。
教学创意:探讨“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围绕唐太宗用人和纳谭、贞观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实质等问题开展讨论;以唐太宗和“贞观之治”为题展开辩论,最终对唐太宗这一重要历史人物和“贞观之治”这一重要历史现象做出自己的评价。
教学准备:了解和收集有关隋朝灭亡、唐朝建立和太宗即位的有关资料。
课后记:




教学过程与方法:
【导入新课】:(3分钟)
通过复习提问上节课的重点知识导入本节课。
复习:《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导入:鸦片战争后,列强从中国获得了许多权益,但他们并没有就此满足,中国的劫难仍在延续。
【讲授新课】:(27分钟)
劫难——第二次鸦片战争:
首先要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内容并讨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目的。让学生认识英法侵略者的丑恶嘴脸以及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性质。从而得出以下结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国侵略者不满足既得利益,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侵略权益而发动的又一次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它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性质是一样的。
另外,让学生找一下两次鸦片战争的不同处: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动者是英法联军。
1、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⑴战争经过:指导学生通过辨析历史地图的方法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简单经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清线索,沿两条时间线索展开:
①1856年,联军炮轰广州,战争正式开始。——1858年,联军北上天津,清政府与其签订《天津条约》。——1859年,英法联军借口换约闯入大沽口,被清军击退。
②1860年联军借换约受阻出兵,攻占大沽、天津、北京,火烧圆明园,与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
⑵火烧圆明园: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史实。一方面让学生通过这段惨痛的历史认清:英法侵略者的强盗嘴脸;另外一方面结合小字部分,让学生认清近代中国遭受列强欺辱的重要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所以,通过以下层层递进式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本目的学习。
问题:①圆明园是一座什么样的园林?(清代皇家园林,历经康熙到咸丰六代皇帝的修建。由圆明、万春、长春三园组成,以中国宫殿建筑为主,并仿江南四大名园和欧式建筑,园内收藏甚巨,被称为“万园之园”。)
②侵略者对它进行了怎样的抢掠?(学生通过小字了解。)
③为什么说圆明园的被毁是人类文明的一次浩劫?(圆明园集中外建筑、园林艺术之大成,有“万园之园”的美誉。圆明园内藏有珍宝文物和历代珍贵典籍,是人类文化宝库之一。)
④面对侵略者的野兽行为,清朝统治者又如何对待?(咸丰帝逃到承德,奕忻与英法签订了《北京条约》)
⑤通过“火烧圆明园”这个历史事件,你认为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英法侵略者的强盗嘴脸;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对于以上问题的解决,先让学生读书了解史实过程,然后采用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通过讨论来阐述自己的看法,并对学生看法给予正确评价。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培养学生敢于阐述自己想法的勇气和能力。强调:《北京条约》的签订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的标志。
2、沙俄趁火打劫:
指导学生掌握“列表法”、“识别历史地图法”,来充分强调沙俄的趁火打劫。对此:
首先,借助《俄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八年级历史劫难中的抗争北师大版

文档大小:26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