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部分 第三单元 明清前期 第7讲 明清时期的思想活跃与文化承古萌新教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教学案.doc
/
文档详情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部分 第三单元 明清前期 第7讲 明清时期的思想活跃与文化承古萌新教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教学案.doc
立即下载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7讲明清时期的思想活跃与文化承古萌新 考点1eq\a\vs4\al(|)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知识整合·厘清史实] 一、李贽的反正统意识 1.思想主张 (1)针对正统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命题,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 (2)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 (3)主张“真心”的诗文写作风格,反对摹古文风。 2.代表作 李贽著有《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等多部著作。 二、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说 1.思想主张 (1)敢于批判君主专制。 (2)提出君臣平等思想,他认为,君与臣就像是一起抬木头的人,他们应是平等的。 (3)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呼吁废除君主专制下的“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 (4)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 2.影响 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三、顾炎武思想的启蒙精神 1.顾炎武与黄宗羲、王夫之一样,是清初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者。非常注重实学,著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等。 2.顾炎武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对君主政治的暴虐和官僚士大夫的腐败进行了深刻揭露,并提出独到的见解。 3.提出“众治”的主张:“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4.梁启超把顾炎武的思想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概念阐释]明末清初的“经世致用” (1)“经世致用”的主旨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现实,强调要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事。 (2)经世致用把学术研究和当前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往往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用于改革社会现实,开辟了一代重实际、重实证的新学风。 四、王夫之的“孤秦陋宋”批判 1.政治思想 主旨是“循天下之公”,深刻揭露了秦始皇及历代帝王把天下当做私产的做法。 2.哲学思想 在发挥古代“气一元论”唯物论思想基础上,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 3.评价 几乎在传统哲学的所有范畴和命题上,都提出超越前人的见解,其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 五、唐甄论“凡为帝王者皆贼也” 1.思想主张 对专制君主进行大胆批判,认为大多数官吏“为盗臣”“为民贼”,仍把国泰民安的希望寄托在贤君明主身上。 2.评价 对专制主义君权和官吏腐败行为的批判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高度,仍然没有跳出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素养对接·融会贯通] [素养1—时空观念] 1.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2.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素养2—史料实证] ►探究1儒学的批判与发展——明清之际进步思想 史料一根据《明神宗实录》记载,当时的苏州呈现出这样的境况:“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至武宗正德末、世宗嘉靖初“则稍异矣,出贾既多,土田不重,操赀交捷,起落不常。”至嘉靖末隆庆初,“末富居多,本富居少,富者愈富,贫者愈贫。”到万历时“则迥异矣,富者百人而一,贫者十人而九……金令司天,钱神卓地,贪婪罔极,骨肉相残。” ——《中国古代史》 史料二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同,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 ——《日知录》 eq\a\vs4\al([思考]) 概括上述史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说明其与明清之际儒家思想之间的关系。 eq\a\vs4\al([解读]) (1)史料一反映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贫富分化及社会风气的变化。“出贾既多,土田不重”体现当时有些人弃农经商,“富者愈富,贫者愈贫”体现了贫富分化,“贪婪罔极,骨肉相残”体现了社会风气败坏。 (2)史料二反映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针对当时社会风气败坏、学风严重脱离社会实际,提出工商皆本、经世致用等主张。 eq\a\vs4\al([试答]) (1)现象:商品经济发展到新的水平(或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农业人口“弃本逐末”(或弃农经商);贫富分化;社会风气败坏;学风严重脱离社会实际。 (2)关系:面对明末清初的大变局,思想家们提出了“工商皆本”的主张;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提倡以史为鉴,将学术研究与现实相结合,研究有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探究2儒学新象——明末清初思想的影响 史料一李贽的悲剧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西欧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史料二清初之儒……最有影响于近代思想者,则《明夷待访录》也。……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eq\a\vs4\al([思考])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在李

一条****然后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
201651206021+莫武林+浅析在互联网时代下酒店的营销策略——以湛江民大喜来登酒店为例.doc
201651206021+莫武林+浅析在互联网时代下酒店的营销策略——以湛江民大喜来登酒店为例.doc
用于空间热电转换的耐高温涡轮发电机转子及其装配方法.pdf
用于空间热电转换的耐高温涡轮发电机转子及其装配方法.pdf
用于空间热电转换的耐高温涡轮发电机转子及其装配方法.pdf
用于空间热电转换的耐高温涡轮发电机转子及其装配方法.pdf
用于空间热电转换的耐高温涡轮发电机转子及其装配方法.pdf
用于空间热电转换的耐高温涡轮发电机转子及其装配方法.pdf
论《离骚》诠释史中的“香草”意蕴.docx
论《离骚》诠释史中的“香草”意蕴.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