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关于网络舆情工作情况总结.docx / 文档详情
关于网络舆情工作情况总结.docx 立即下载
2024-10-31
约5.3千字
约12页
0
17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关于网络舆情工作情况总结.docx

关于网络舆情工作情况总结.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关于网络舆情工作情况总结

关于网络舆情工作情况总结在舆情发生后,结合网上态势和传播情况,对舆情整体和发展趋势有一个科学准确的判断,是解决舆情事件的重要参考。小编为大家整理关于网络舆情工作情况总结相关资料,提供参考,欢迎阅读。总结一(一)研判预警对可能引发重大网络舆情的突发事件、热点敏感问题,要及时搜集掌握有关真实信息,做好应对处置准备,增强工作前瞻性和时效性。(二)及时上报,迅速调查核实,积极沟通。一是发现舆情后,立即向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或相关领导报告,同时向有关部门通报。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事件处置进展和可能衍生的新情况。紧急情况下,可电话口头报告突发事件信息,并快速报送书面信息。在重大舆情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二是涉事各方加强内外部沟通,迅速组织调查,核查事实,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三是强化正面引导。一方面以发帖、跟帖、撰写评论文章等不同形式及时回复,在第一时间告知公众真相,释疑解惑,化解矛盾,消除影响,矫正视听,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大政务公开力度,畅通信息公开渠道,依托微信群,政务网等平台,积极进行正面宣传,主动发布工作动态、工作亮点和各类先进典型等方面信息,让公众更多地了解真实情况。四是对不实贴文,即刻函告相关网站迅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管控,消除负面影响。同时,可邀请主流媒体采访,正面回应网民关切。(三)分类处置(不同舆论情况采用不同方法)对网络媒体出现的突发舆情,在严格执行保密法律法规、新闻宣传纪律等规定的基础上,分类处置:一是属询问、置疑、诉求类的,安排相关单位、科室依法依规进行办理、提出答复意见,经各单位负责人审定后统一回复;能当即回复的要当即回复,需要一段时间办理后才能回复的,要在发现当日内回复处理意见并在办结之日内回复处理结果。二是属于对某一突发事件或社会热点、敏感问题恶意传播或炒作类的,要依法告知事实真相或事件处置情况;对于造成重大负面影响或严重损失,告知事实真相、事件处置情况后仍继续恶意传播或炒作的,商请执纪执法部门依纪依法查处。三是属捏造、歪曲或夸大事实,恶意攻击、诽谤,煽动网民闹事或涉嫌网上违法犯罪活动类的,要依法澄清事实真相,并商请监察执法部门依纪依法查处。四是属对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工作有重要积极意义类的,及时致谢肯定,及时梳理归纳,积极采纳建议,要并按要求予以回复落实效果。(四)动态跟踪,事情协调督导对突发重大舆情及处置后的事态实行动态跟踪,适时采取应对处置措施,防止舆情危机再发生;对其他相关事情跟踪协调督导落实完成。(五)总结反思在舆情被消除或趋于平稳后,要根据舆情的发生、传播和处置情况及时进行总结、梳理、反思,健全完善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应对各类媒体的能力,并对造成这一事件相关人员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总结二从字面意思看,舆情即“舆论的情况”,是公众对客体事物的“意见、建议、情绪”的集中体现,也可视为“民意”。在西方国家,“publicopinion”(公共意见)的表述与我国的舆论、舆情意义相近。网络舆情,顾名思义,就是“网络上的舆情”。一般来说,网上舆情会经历起源、发酵、平息三个大阶段,涉事部门需结合网上舆情发展态势,进行精准研判,有针对性的采取一些处置应对措施,以达到平息舆情的目的。无论是金融、环保、公共服务等政府职能部门,还是公检法等政法部门,在监测预警、分析研判、处置应对和舆论引导等四个方面具有一些共性。二、舆情监测预警舆情监测是一项基础性工作。负责网上舆情工作的部门应采用多种舆情监测工具对全网信息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各类苗头性、倾向性敏感信息,并向涉事单位和部门发出预警。在发现舆情的第一时间进行处置,往往能够将舆情风险降至最低,有效防止舆情进一步发酵升级。监测模式一般来说,舆情监测多采用人机结合的方式。各类舆情监测系统由于技术和数据库的限制,均存在一定不足,结合利用人工主动网上巡查监测,能够有效的查缺补漏,防止舆情漏报、缺报。监测工具:主流监测软件,一类是人民网等媒体搭建的舆情监测平台,突出优点是可以提供媒体宣传服务;还有一类是湖南蚁坊、新浪舆情通、北京清博舆情等商业舆情监测软件,此类软件在数据库、监测技术、使用方法各有优劣,可以搭配使用。监测对象:当事人、网络大V、意见领袖、自媒体、新媒体、传统媒体及相关政府部门、涉事单位。监测范围:电视、广播、报纸等传媒媒介;门户网站、贴吧、论坛等;微博、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知乎、各类新闻APP等新媒体平台和社交平台;抖音、快手、梨视频等头部短视频平台;个别境外媒体,YouTube、推特、INS等境外平台。预警模式人工预警:由舆情监测值班人员向分管领导、部门负责人、涉事单位进行预警。机器预警:由监测软件发出预警,此类预警方式多采取短信、邮件、微信、APP推送的方式。受限于技术原因,会出现预警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关于网络舆情工作情况总结

文档大小:17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