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私法》期末考试题型及复习范围.pdf 立即下载
2024-11-03
约4.9千字
约10页
0
253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国际私法》期末考试题型及复习范围.pdf

《国际私法》期末考试题型及复习范围.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国际私法》期末考试题型及复习范围





一、考试题型

单选题:10个,每题2分,共计20分;

多选题:10个,每题3分,共计30分;

名词解释:4个,每题5分,共计20分;

简答题:2个,每题10分,共计20分;

案例分析:1个,共10分。





二、名词解释及简答题考试范围

法则区别说:(33—34)
巴托鲁斯采用法则区别法,把各城市国家的法则区分为(物
法,和人法(两分法),分别具有城内效力和城外效力。“物
法,是属物的,也称属地法,用来解决物权、行为方式(包
括遗嘱的执行、行为的限制、诉讼,等问题;人法是属人的,
也称属人法,用来解决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身份关系
等问题。严格来说,“法则区别说”不是法而是法学,实质
上是“区际私法学”或区际冲突法学

14世纪在意大利兴起的“法则区别说”,经过15世纪,于

16世纪传入法国,出现了“法则

三分法”:物法、人法和法国学者杜摩兰增加的“混合法
则”;同时,杜摩兰还提出了“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站在
杜摩兰对立面的达让特菜,提出法律或习惯的属地原则,主
张各省区在法律上自治,主张把领域内的一切人、物、行为
都置于当地习惯控制下。





法律关系本座说:每一种法律关系,按其性质都和某一选定
的法律制度相联系,归属于该“法域”,即法律关系具有确
定的,本座,:冲突法的任务正在于按照具有普遍意义的标
准,具体地确定法律关系的本座及应适用的法律。
国际礼让说:(34)17世纪,法则区别说发展到了荷兰,

形成了荷兰的法则区别学派,荷兰学者仍然采用“法则区别”
方法,但在‘法则区别”方法基础上提出了“国际礼让说”作为
适用外国法的理论根据。其中,胡伯和保罗.伏特的“国际礼
让说”最为典型。胡伯在(论罗马法与现行法》中提出了著名
的(胡伯三原则(1)一国法律约束领土上的一切人,在城外
无效,(2〉在一国境内的居住者,不论是经常或是哲时居住
的,均属该国国民(3)在外国领域内有效适用的法律,在内
国领域内可以依照“礼让原则”准予适用。这一学说由荷兰学
者首先在苏格兰传播,经苏格兰传人英格兰,然后传到美国,
成为英美国际私法的基石。美国1834年斯托里的《冲突法
评论》中的属地主义,就是承装了荷兰法则区别说学者的属
地主义和“国际礼让说”,奠定了美国国际私法学的基础,一
直影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国际私法学。同时,“礼让”
说还传播到了意大利、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





冲突规范:是指在调整国际民事关系时,指明某一国际民事
关系适用何国法律来确定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律规
范。(43—44)
法律冲突:是指调整统一社会关系或解决同一法律关系的不

同法律之间,由于各自内容的差异和位阶的高低而导致相互
在效力上的抵触。





涉外民事关系:是指在民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权利义务据

已发生的法律事实诸因素中至少有一个外国因素的民事关
系。





先决问题:是指一国法院在处理国际私法的某一争诉问题时,

如果必须以解决另外一个问题为先决条件,便把该争诉问题

称为“本问题”或“主要问题”,而把需要首先解决的另一

问题称为“先决问题”或“附带问题”。先决问题的解决直
接影响主要问题的审判结果。





公共秩序保留:指一国法院依其所属国的冲突规范本应适用

外国法时,因该外国法的适用会与法院地国的重大利益、基

本政策、道德的基本观念或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而非排除
其适用的一种保留制度。

公共秩序保留的特点和作用:
特点:(1)符合主权原则,为主权原则所允许;

(2)内涵不具体,不明确、富有弹性,运用

时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伸缩性;

(3)比其他限制外国法的制度更直接、更彻

底地排除外国法的适用;

(4)从法律上把不适用外国法的责任推给了
相应外国法。

公共秩序保留的作用:排除外国法的适用,否定根据外国法

产生的权利和义务,是适

用冲突规范必要的补充手段,起“安全阀”的作用。





法律规避:是指国际民事法律关系的当事人,为了逃避本来

应该适用于他们之间民事关系的实体法,通过故意制造条件,

改变冲突规范的连结点,而适用了对其有利的另一国实体法
的行为。

从法律规避的概念可以看出,构成法律规避必须具备下列要

件。

(1)行为的主体是国际民事关系的当事人。
(2)当事人在主观上存在故意,也就是说,当事人主观上有

逃避某种法律的动机,法律规

进是当事人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所致。因此,法律规避又

被称为“僭窃法律”“诈欺规避”

·诈欺设立连结点”等。

(3)规避的对象是本应适用的法律中的强制性或禁止性规范,

而不是任意性规范。因为,

任意性规范对当事人来说,既是可以适用的,也是可以不适

用的,当事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国际私法》期末考试题型及复习范围

文档大小:253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