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教案编号01备课人韦明使用时间三 维 目 标1.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 2.结合具体命题,学会判断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判断方法.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学过程1.情境: 同学们,当某一天你和你的妈妈在街上遇到老师的时候,你向老师介绍你的妈妈说:“这是我的妈妈.”那么,大家想一想这个时候你的妈妈还会不会补充说:“你是她的孩子”呢?不会了!为什么呢?因为前面你所介绍的她是你的妈妈就足于说明你是她的孩子.那么,这在数学中是一层什么样的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有意义的课题——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2.问题:前面讨论了“若p则q”形式的命题的真假判断,请同学们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并说明条件和结论有什么关系? (1)若x=y,则x2=y2 (2)若ab=0,则a=0 (3)若x2>1,则x>1 (4)若x=1或x=2,则x2-3x+2=0 (5)若两个三角形相似,则这两个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二.学生活动 1.一般地,命题“若p则q”为真,记作“pq”;“若p则q”为假,记作“pq”. 2.命题(1)中;; 命题(2)中;; 命题(3)中;; 命题(4)中或; 或; 命题(5)中两个三角形相似这两个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两个三角形对应角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 三.建构数学 1.一般地,如果pq,那么称p是q的充分条件;同时称q是p的必要条件; 如果pq,且qp,那么称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简记为p是q的充要条件,记作; 如果pq,且,那么称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如果pq,且qp,那么称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如果pq,且qp,那么称p是q的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2.从集合的观点来看“,则p是q的充分条件” 给定两个条件,要判断p是q的什么条件,也可考虑集合: , ,相当于; ,相当于; 相当于. 四.数学运用 1.例题分析: 例1.用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要、既不充分又不必要填空: (1)如果:,:,则是的条件. (2)“”是“”的条件. 例2.已知:,:,若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练习: 在横线上填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要、既不充分又不必要: (1)“和都是偶数”是“是偶数”的条件. (2)“”是“”的条件. (3)“直线与平面内无数条直线垂直”是“”的条件. (4)“”是“函数为偶函数”的条件. (5)“”是“”的条件. 布置 作业1.“”是“”的条件. 2.“”是“”的条件. 3.若是两个非零向量,则“”是“”的条件. 4.已知:,:,若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板书 设计课后 反思1.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掌握判断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方法; 2.从集合的角度来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

快乐****蜜蜂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