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第二单元 第6讲 第1课时.docx / 文档详情
第二单元 第6讲 第1课时.docx 立即下载
2024-11-07
约9.7千字
约16页
0
171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二单元 第6讲 第1课时.docx

第二单元第6讲第1课时.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2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6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知考纲明考情理线索大气受热过程1.以统计图、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考查频度较高,考查形式主要是选择题
2.以区域图、等温线图为材料,考查气温时空变化。考查频度高,选择题、综合题命题形式均有,难度中等
3.本节内容属于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可以用来解释众多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值得关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热源
(1)根本来源:太阳辐射。
(2)直接来源(近地面大气):地面辐射。
2.受热过程
(1)地面增温:大部分A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2)近地面大气增温:地面以B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使近地面大气增温。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代号名称起作用的大气成分特点①吸收作用臭氧、水汽和二氧化碳有选择性②散射作用空气分子和细小尘埃部分选择性③反射作用云层和较大尘埃无选择性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主要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同时大气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将大部分热量以C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热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深度思考1】你能说出古诗中“高处不胜寒”蕴含的地理原理吗?
提示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高处”离地面较远,接收到的地面辐射较少,因而温度较近地面低。
5.陆地气温的时间变化规律
最高气温
出现时间最低气温
出现时间差值变化差异日变化约14时日出前后日较差内陆地区日较差较大,沿海地区日较差较小年变化北半球7月北半球1月年较差内陆地区年较差大,沿海地区年较差小南半球1月南半球7月二、热力环流
1.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2.形成过程:
3.图示:(在图中填出近地面的冷热状况和气压高低)
【深度思考2】读上图,探究下列问题。
(1)近地面冷热与气流垂直运动有何关系?
(2)近地面与高空的气压高低有何关系?
(3)近地面的气压高低与冷热有何关系?
(4)气流的水平运动流向有何特点?
提示(1)近地面热,气流上升;近地面冷,气流下沉。
(2)近地面气压总是大于高空的气压。
(3)近地面热,形成低压;近地面冷,形成高压。
(4)由高压流向低压。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1.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该力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
2.各种风的受力作用分析与风向(以北半球为例)
风受力作用受力作用分析风向理想状态受一力作用(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高空风受两力作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背风而立,左低右高近地面风受三力作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夹角,背风而立,左前低,右后高【深度思考3】摩擦力大小对风向和等压线夹角有何影响?随着海拔的升高,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如何变化?
提示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夹角越大。随着海拔的升高,风向与等压线夹角越来越小。
第1课时大气受热过程与气温
考点一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及其应用
1.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
大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实现了受热过程,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延续。具体图解如下:
2.大气保温作用原理应用
(1)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带来全球气温升高。
eq\x(\a\al(温室气体(CO2、,CH4等)))→eq\x(\a\al(排放,增多))→eq\x(\a\al(吸收地面,辐射增多))→eq\x(\a\al(气温,升高))→eq\x(\a\al(全球,变暖))
(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
①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
②深秋农民利用燃烧秸秆制造烟雾预防霜冻。
③华北地区早春农民利用地膜覆盖进行农作物种植。
④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3.利用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寡
(1)高海拔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区)
eq\x(地势高)→eq\x(空气稀薄)→eq\x(大气的削弱作用弱)→eq\x(太阳能丰富)
(2)内陆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
(3)湿润内陆盆地(如四川盆地)
(2019·课标Ⅰ,9~10)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地寒冷期()
A.最低气温高于-16℃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审题指导]
第(1)题,要求分析四条曲线分别代表的地理事物,解题思路:先分析覆膜与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第二单元 第6讲 第1课时

文档大小:171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