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第二单元 第一节 第2课时.docx / 文档详情
第二单元 第一节 第2课时.docx 立即下载
2024-11-07
约8.1千字
约13页
0
237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二单元 第一节 第2课时.docx

第二单元第一节第2课时.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2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2课时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情景激趣】俗话说,人不可貌相,而褶曲的两种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也不能仅从形态上区分,可以说“背斜和向斜也不可貌相”。背斜一般成山,向斜一般成谷,但有时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这是为什么呢?
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知识体系引导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说明其景观的主要特点。1.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等资料,识别3~4种常见地貌→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
2.描述所识别的地貌,说明这些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区域认知+综合思维褶皱山
|知识清单|
阅读教材P29~P31“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填写下列知识。
(1)褶皱的概念: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
(2)褶皱基本形态
(3)地貌
褶皱类型岩层变化最初形成的地貌侵蚀后的地貌背斜一般向上拱起山岭A谷地向斜一般向下弯曲谷地B山岭(4)板块构造学说
①岩石圈可以划分出六大板块。
②板块运动eq\b\lc\{(\a\vs4\al\co1(背离运动:地壳张裂而形成裂谷或发育为海洋,相对运动:相互碰撞、褶皱隆起而形成高大的褶皱山系))
微思考
1.黄河每年将16亿吨泥沙注入渤海,但千百年来,渤海的形状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为什么?
提示这是因为渤海位于地壳构造运动的下沉地带,即内外力互补。
|案例探究|
读“某地的地质剖面图”,如果你是一位地质工程师,请对下面的问题作简要的分析说明。
结合材料探究:
(1)判断甲、乙两地的地质构造:甲为________,乙为________。
(2)在地貌上,甲构造顶部部分缺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乙构造上覆盖有岩层,该岩层是由________作用形成的;由此可以推断出这一地区地壳运动的状况为________。
A.先水平运动,使地面变得凹凸不平,后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升
B.先水平运动,使地面变得凹凸不平,后地壳上升或相邻地区下沉
C.先地壳上升或相邻地区下沉,后水平运动,使地面变得凹凸不平
D.先地壳下沉后地壳上升,使地面变得凹凸不平
(3)在甲、乙两地中,若想打一眼水井,应该选择在________地,若想钻探石油应该选择在________地。
(4)世界上有哪些高大的山脉如图中甲一样,是因水平挤压力作用而隆起形成的褶皱山?(试举两例)它们分别位于哪两个板块的交界处?
答案(1)背斜向斜
(2)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产生裂隙,易受侵蚀沉积A
(3)乙甲
(4)喜马拉雅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安第斯山,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
|方法规律|
1.褶皱的特征与应用
常见的地质构造有褶皱和断层两种形式,褶皱包括背斜和向斜两种基本形态,其判断的依据和对地貌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背斜向斜一般形态岩层新老关系(主要依据)中间老,两翼新中间新,两翼老常见地形山岭谷地倒置地形(差别侵蚀)成因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物质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图示方法技巧“形态+新老”巧判背、向斜
(1)根据岩层形态判断:当岩层形态完整时,可直接根据岩层的弯曲方向判断构造和地形。岩层向上拱起的为背斜,岩层向下弯曲的为向斜。
(2)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判断:当岩层不完整时,用岩层的新老关系来判断地质构造,这是判断背斜和向斜的科学依据。(注意新老关系的对比是在同一水平方向上的。)如下图所示,背斜构造的中部岩层老,两翼岩层新;向斜构造的中部岩层新,两翼岩层老。所以A为背斜,B为向斜。
2.板块运动及形成的地貌
板块相对移动,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具体分析如下表:
发生
区域板块张裂区板块碰撞区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边界
类型生长边界消亡边界消亡边界运动
方向←|→→|←→|←形成
地貌裂谷、海洋、海岭高大山脉海岸山脉、海沟、岛弧举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中脊等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安第斯山脉、太平洋西部岛弧、海沟示意
图特别提示(1)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附近多为消亡边界;大洋中间多为生长边界。
(2)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尽管位于亚欧大陆上,但属于印度洋板块。
(3)北美洲科迪勒拉山系由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南美洲的安第斯山由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形成。
断块山
|知识清单|
阅读教材P31~P32“断层”,填写下列知识。
(1)断层的形成
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断层(如上图)。
微思考
2.假如你是一位地理爱好者,到野外考察时,你将如何判定断层呢?
(1)讨论:断层处可能存在哪些特征?
(2)验证:请教老师或查阅资料,验证讨论的结论。
提示断层处可能存在的特征:断层面两侧岩层不连续;断层带上岩石破碎,形成断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第二单元 第一节 第2课时

文档大小:237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