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及儒家观念之误解 一、中国法律儒家化问题之误解 1.1.固有法律落后之归责 1.2.中国法律儒家化之辨正 1.3.儒家思想之主旨 1.4“礼教”、“名教”抽离了仁,乃仁之礼之变异 二、中国法律现代化得失之再检讨 2.1.法律现代化的困惑 2.2.割弃传统之得失 2.3.拯救过去,让先辈的苦难获得意义 2.4.仁道一天下 1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及儒家观念之误解 一、中国法律儒家化问题之误解 1.1.固有法律落后之归责 中国是世界上少数拥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之一。然 而在历史上,中国的传统法律却长期出于简陋和落后的状态。一 种相当普遍的观点认为,中国,甚至东亚固有法制的落后主要是 由于儒家思想的影响。之所以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我想主要是基 于两个基本的假定。第一个假定是作为东亚传统中的主导思想体 系⎯⎯儒家思想直接而且是强有力地影响甚至塑造了东亚的传 统法律;第二个假定是,儒家思想与近现代西方的民主、法治、 宪政、人权、自由、市场经济之类观念是截然对立的。如果这两 个假定均能成立,那么摆在我们面前的似乎只有两个选择,要么 忍受传统、安于落后,要么铲除传统,全盘西化。除此而外,似 乎没有更好的道路可供选择。 1.2.中国法律儒家化之辨正 最早提出中国法律儒家化这个命题的大概是陈寅恪先生。他 在《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一书中指出:“古代礼律关系密切, 而司马氏以东汉末年之儒学大族创建晋室,统治中国,其所制定 之刑律尤为儒家化”。不过,真正将儒家化这个命题发挥得淋漓 尽致并使之具有普遍化且引起广泛注意的当属瞿同祖先生。瞿先 生早在1948年出版的《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一书中即以一章 的篇幅专门讨论了儒家思想对中国法律的影响。瞿先生的这个观 点问世以后,风靡海内外,可以说至今仍是海内外中国法律史学 界的主导观念。而中国传统法律系属儒家化之法律似亦已成为定 论。本人近年研读《论语》、《孟子》及其他儒家经书之片断,乃 对瞿先生此论渐生疑义。 首先一个疑点是,在秦以后的两千多年的帝制历史上,如果 说专制独裁政治还曾遭遇过某种挑战,还能感受到一丝道德、舆 论的约束,那主要是来自儒家思想。美国学者狄百瑞认为儒家思 想本身就包含着与近代西方文化极为相近的自由主义传统。梁启 超指出:“孟子言政,其所予政府权限并不大”。更有学者指出: “中国历史上政治的现实是‘国君主体性’,但儒家思想的中心 却是‘人民主体性’,两者形成深刻的矛盾关系。”的确,虽然儒 家思想从汉代以后被官方奉为正统,孔孟、朱熹这些儒家大师们 也都受到官方的尊崇。但是从孔孟、朱熹到黄宗羲、王夫之乃至 2 谭嗣同,这些真正的儒家思想家们最初都是以现实政治批评者的 角色出现的,其思想也都受到过程度不同的官方抵制、查禁甚至 被视为异端邪说,有些人其人身亦受到迫害。然而,当我们考察 儒家化以后的中国法律时,却丝毫看不到抑制政府权力的内容。 为此我们有必要设问?瞿先生所说的儒家化之儒家,指的是什么 意义上的儒家呢? 泛泛地说,儒家可以解释为崇奉孔子学说的一个学派,但是 随着历史的繁衍和社会的变迁,儒家思想的政治地位以及儒家队 伍的人格构成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大体上我们可以汉武帝表彰六 经为分界将儒家思想的发展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之所以要这样化界,根本的依据是儒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 地位发生了质的变化。先秦儒学,是独立于政权以外的思想体系, 是一种民间学说,是诸子百家之一,属于子学的范畴,它的影响 力是来自其学说自身的说服力。汉武以后,儒学上升为官学,不 再是与其他诸子学平等的体系,而是高踞于百家之上的经学,其 影响力除了自身的说服力外,还有政治权威为后盾。 儒学的官学化造成了怎样的后果呢?一方面,官方对儒学采 取的是取其所需,用其所好的态度。这时候的儒学不再是自在的、 独立的思想体系而是掌握在官方手中,服务于特定政治目的一种 学说,具体些说就是要为捍卫君主专制和家天下的现实政治体制 服务。另一方面,儒者的人格也发生了分裂,有一部分儒者,如 汉代的叔孙通之类所谓“通权达变”、“注重实效”的儒者,从原 始意义上的、富于批评精神的先秦儒生转化为识时务、善钻营的 官方秩序的歌德者。当时有两位不识时务的“鄙儒”、“陋儒”曾 面斥叔孙通:“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今天下初定, 死者未葬、伤者未起,又欲起礼乐。礼乐所由起,积德百年而后 可兴也。吾不忍如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 污我”。 当然,儒学官方化以后,儒家群体中志在绍述孔孟之教者仍 不乏其人。但即便是像董仲舒、二程、朱熹这样的旷世大儒犹难 免说出些令人齿冷的话来。正如有批评家指出的那样:“中国政 治史上,尊君主张与民本思想互有消长。宋代讲究君臣名份,司 马光身为一代名儒,亦大

一条****彩妍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