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国际政治经济评论 公共外交对国际关系理论的 冲击:一种分析框架 唐小松王义桅 内容提要:公共外交是指一国政府对国外民众的外交形式,它的活动手段包 括文化交流项目、国际广播和互联网等,其主要表达形式是信息和语言。目前,学 界围绕公共外交争论最多的是它的理论归属问题。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基本前 提是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态”,这一状态中冲突常有而合作不常有,从而使以信 息和语言为主导、以非行为体国外民众为对象、强调“合作度”的公共外交难以获 得概念上的支持。本文认为,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深入发展,特别是愈来愈多 的学者和决策者正把国际体系定义为“信息交流空间”而不是外部无序状态,公共 外交可以实现其理论回归,融入国际关系理论。 关键词:公共外交国际关系理论 外交与国际关系理论:问题的提出 外交与国际关系理论的关系是学者们探讨的恒常话题。马丁·怀特在“为什 么没有国际关系理论”一文中强调,国际领域不同于国内领域,国内是线性发展 和进化的场所,而国际领域却全无这些特征,呈现出循环往复的现象。因此,从 国际上看,只有外交学,而无国际关系理论。他进而指出“国际理论与外交实践 的张力可以追溯到国际理论实质本身”。① 但是,二战结束后,随着美国确立其国际关系理论的话语霸权,外交与国际 ①MartinWight,“WhyIsThereNoInternationalTheory”,inH.ButterfieldandM. Wrighteds.,DiplomaticInvestigation:EssaysintheTheoryofInternationalPolitics,London: AllenandUnwin,1966,pp117-34. ©1994-2008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公共外交对国际关系理论的冲击:一种分析框架36 关系理论的关系产生了与怀特所言根本不同的变化。这就是,安全与发展本是 生活在无政府状态下的国家追求的两大基本目标,但最强大的国家常常将其包 装成和平与繁荣。从这以后,国际关系理论就被异化了。主流国际关系理论也 就本质上成了被包装的美国外交意志或意识形态。因而,美国面临的威胁越强 大、越迫切,外交理论就越优先于并影响到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如冷战时期的 遏制理论、威慑理论等);反之,国际关系理论将获得优先发展,其学理性亦将强 于操作性。这种现象解释了“9·11”事件后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滞后性和“先发 制人”“、震慑”理论风光一时的原因。 公共外交(PublicDiplomacy)是近年来欧美国家日益重视的一种重要的外 交形式,并渐成一门显学。①关于公共外交研究的著述已层出不穷,如美国学者 约翰·阿奎拉(JohnArquilla)和戴维·龙菲尔德(DavidRonfeldt)的《通向美国信 息战略的心灵政治的兴起》、英国学者马克·伦纳德(MarkLeonard)的《公共外 交》以及德国学者皮特·范·哈姆(PetervanHam)发表在《外交事务》上的“品牌 国家的升起”等。②对于公共外交的内涵,欧美各国未有太大分歧,争论的焦点主 要集中在公共外交与国际关系理论的关系问题,即公共外交能否登上国际关系 理论的“大雅之堂”。公共外交是以信息和语言为主导的外交决策行为,以国外 民众为对象,它强调外交实施国(主体)与国外民众(受体)的“合作”关系,这与国 际关系中冲突常有而合作不常有的“无政府状态”前提是相矛盾的。但是,随着 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国际关系理论的基本前提已越来越难以解释 现实世界中的许多新现象。与此同时,理论的实践者———外交决策者的作用日 益彰显。本文试图考察公共外交对国际关系理论的冲击,并探讨公共外交融入 国际关系理论的可能性。 ①关于公共外交的概念及其实践,参见唐小松、王义桅“:美国公共外交研究的兴起及 其对美国对外政策的反思”《,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第4期“;试析美国公共外交及其局 限”《,现代国际关系》2003年第5期。 ②SeeJohnArquillaandDavidRonfeldt,EmergenceofNoopolitiktowardanAmericanIn2 formationStrategy,SantaMonica,CA:RAND,1999;PetervanHam,“TheRiseoftheBrand State”,ForeignAffairs,March/April,2002;LeonardMark,PublicDiplomacy,London:Demos, 2002. ©1994-2008ChinaAcademicJo

诗文****仙女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