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32—1936年中国国际贸易条件变动分析 1932年至1936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变数的时期。此时期一方面是中国面临了严峻的国际贸易环境,另一方面也是中国政府为了应对全球经济不稳定引发的国内问题而采取了一些变革性的政策尝试。本文将对此期间中国国际贸易条件变动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当时的国际贸易环境。在这个时期,世界各国正进入一段经济大衰退的时期。由此带来的重大经济困境和贸易萎缩也影响着中国的经济和贸易关系。1929年美国股市崩溃,导致了全球性的经济大衰退。这个时期,世界贸易总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由于中国经济体系更多地与外部经济体系相关联,这个时期的全球性经济低迷对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更为明显。更糟糕的是,日本在中国建立殖民政权,占领了中国的大部分市场,打压了中国的国内贸易。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中国当时的贸易政策。在这个时期,中国政府为了应对贸易压力采取了一些变革性的政策尝试。他们采用了贸易限制措施,包括货币贬值,减少进口,增加出口等。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临时补救措施,包括对某些商品的出口和进口的扩大或缩小,控制价格等。中国政府还试图将出口自高质量烟叶、特殊酒和中药材扩大。通过这些措施,政府希望提高出口收入,并阻止日本会依赖于对中国产品的出口。 第三,我们需要考虑中外贸易协定。由于贸易压力,1932年12月17日,中国和七国签署了一个贸易政策协定,以应对国际贸易压力。这个协定是世界上一个具有文本的贸易协定,其中包括了有关主权平等、最惠国待遇等规定,不过中国在协定谈判中处于不利位置,签署后实际上大大削弱了中国的贸易权益。 最后,我们也需要考虑中国从国际贸易中所面临的损失。在1933年至1937年这个时期里,中国的贸易总额从35.1亿美元跌至27.6亿美元,严重打击了中国的经济。尽管出现困难,中国政府努力通过政策调节来增加对外贸易,进一步加强自己的经济力量,使得到1949年时,中国经济迅速受到重振。 总之,在1932年至1936年这个时期中,中国面对着严峻的国际贸易环境和外部压力。虽然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尝试应对这个挑战,但他们所遭遇的实际情况更为复杂。中国经济的发展,直到20世纪末才真正迎来了即便有国际金融危机也能够持续滋长扩张的局面。

快乐****蜜蜂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