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基于国际法视角分析圆明园文物追索 摘要: 圆明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皇家园林,也是中国文化的缩影。在19世纪的中西文化交流中,圆明园的大部分文物被洋人抢走,至今仍未全部返还。本文从国际法的角度,借鉴相关国际法规和国际文物追诉案例,分析圆明园文物被抢劫的国际法依据,追索圆明园文物的国际法手段和困难。 关键词:圆明园;文物追索;国际法;文化保护 一、圆明园文物被抢劫的国际法依据 圆明园是清朝的皇家园林,拥有众多独特精美的文物和建筑。在19世纪末的协定时期,英国法国等西方列强对中国实行了侵略掠夺政策,其中包括对圆明园文物的抢掠。 文物的归属权是国际法和国内法共同规定的。例如《1954年海牙文化财公约》的第1条规定:文化财是人类历史、文化、宗教、民族的遗产;第2条规定:保护文化财是民族福利的责任,所涉及的措施不得与各民族和人民的文化特征无关。然而在19世纪协定中,西方列强都没有尊重中国的文化,文物归属权问题没有得到充分保障。 二、追索圆明园文物的国际法手段 1.协商和谈判 国际法公认,保护文化财是各国的共同责任。对于圆明园文物的归还,中国政府已经通过协商和谈判多次提出过要求。例如,2010年1月,圆明园管理处专门就圆明园文物问题邀请相关德国考古专家进行讨论,解决管理上的问题并讨论圆明园文物收藏品的文物归还问题。 2.诉讼 如果协商和谈判无果,中国政府可以寻求在国际法庭追索文物。根据《国际法院规则》和ICJ的判例,文物返还属于国家之间的争端解决,可作为国际法院管辖的争端事项。 3.间接手段 除了协商、谈判和诉讼外,中国政府还可以采取其他间接的手段来追索文物。例如,加强对圆明园文物的宣传和展陈,通过利用法律手段增加对其表述的权威性,间接使被盗文物得以返还其原主人。此外,处理好两国的外交关系,增加彼此间的了解与互信也是解决文物返还问题的关键。 三、追索圆明园文物的困难 1.“劫物成风”遗留下的历史问题 19世纪末的“劫物成风”行为,给圆明园文物带来了持久的损害。许多文物被破坏或遗失,大量文物被带离中国并散于世界各地,其中一些还被进一步分割、销赃或间接出售。这种贩卖、毁坏等破坏文物的行为,成为追索圆明园文物的巨大阻力。 2.不可抗力的因素 圆明园文物抢劫的时间距今已经过了150多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其他不可抗力的因素,一部分文物受到了自然灾害、火灾、盗窃等各种影响,甚至消失或不再完整。这是追索圆明园文物的另一项难点。 结论: 从国际法的角度出发,在考虑如何追索圆明园文物问题时,需要充分考虑历史和文化的影响因素,并灵活采取多种途径综合施行,构建多元化、协调一致的追索机制。同时,必要时采取间接战略,最大化地维护中国的主权和文化权利。尤其是加强各国文化之间的彼此了解与互信,才能使圆明园文物早日回归故乡,为中华文化之母增添光彩。

快乐****蜜蜂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