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方自治制度的新发展——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的宪政意义及其局限.pdf 立即下载
2024-11-15
约1.2万字
约12页
0
420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国地方自治制度的新发展——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的宪政意义及其局限.pdf

中国地方自治制度的新发展——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的宪政意义及其局限.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行政》第二十一卷,總第七十九期,2008No.1,35—4635

中國地方自治制度的新發展——特
別行政區高度自治的憲政意義及其
局限

李燕萍*


一、地方自治的一般理論
(一)地方自治的概念與特徵

地方自治是相對於中央集中管制的一種地方治理方式。《簡明不列
顛百科全書》認為,地方自治是由中央或地方政府授予其下級政治單位
的有限自主權或自治權。多民族帝國或國家所具有的一種普遍特點,
對地方的活動予以一定的承認,並給予相當的自治權,但要求地方居
民在政治上必須效忠於中央政府。《中國大百科全書》1(政治學卷)將地
方自治定義為“在一定的領土單位之內,全體居民組成法人團體(地方自
治團體),在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範圍內,並在國家監督下,按照自己的
意志組織地方自治機關,利用本地區的財力,處理本區域內的公共事務
的一種地方政治制度。”2社會公共事務主要依靠中央權力機關及其下屬
機構來決定,還是依賴各地方人民自行決定處理,是識別地方自治的重
要依據。綜觀各國地方自治模式,大致上具有以下共同之處3:

第一,地方自治具有地域性特點。地方自治活動必須在國家的一定
區域內進行,這是地方自治最基本的要求和顯著特點。地方自治的區
域,各國一般都沿用歷史上已形成的行政區劃,但也有為地方自治的便


–––––––––––––––
*澳門科技大學法學院助理教授,哲學博士。本文寫作得到澳門基金會項目支持,特
此致謝!
1.張千帆主編《憲法學》,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431頁。
2.陳紹方《地方自治的概念、流派與體系》,載《求索》2005年第4期。
3.陳紹方《地方自治的概念、流派與體系》,載《求索》2005年第4期。
36

利重新劃定區域的。該區域具有獨立性,每一地方自治行為只能及於本
區域,而不能在其他區域實施。地域性條件既滿足了實現地方特色的自
治原意,又有效的限制了地方性規範對非本地方性事務的僭越。

第二,地方自治經費由本地方負擔,以地方稅收處理地方公共事
務。從內容上看,地方自治主要管理地方公共事務。主要有地方上的
治安、地方財政、地方教育、地方衛生、地方救濟、地方實業和地方
工程等。這些事務都是為了地方自身的利益,本來就應該實施的事
務,因此其費用通常由本地方負擔,以地方稅收的方式獲得經費。此
外,中央政府或上級機關限於自身力量或客觀條件限制,需由地方代
為辦理的一些事務,如代為徵稅、全國性選舉、調查統計等,也是地
方不可推卸的責任。通常情況下,中央政府或上級機關會通過財政支
付的方式承擔相應的費用。

第三,地方自治遵循國家法律,接受國家監督,不能脫離國家而
獨立存在。地方自治意味著地方有相當程度的自主性,但無論地方自
治的範圍多麼廣泛,都是主權國家的有機組成部分,不能完全脫離國
家而獨立存在。因而,接受國家的監督是地方自治應有之義。各國對
地方自治的監督方式、內容上並不相同,一般有立法監督、行政監督
和司法監督等形式。

(二)地方自治的類型與功能

世界各國中央與地方的分權情況不同,實行的地方自治也各有特
色,按照不同的標準,地方自治有以下幾種情形:從地方自治的主體
而言,地方自治可以分為居民自治與團體自治。居民自治是本著人民
自治的觀念,強調人民的自我實踐,將處理公共事務視為人民自己的
權利,排斥國家官治色彩。團體自治認為在國家領土範圍內,自治團
體具備獨立於國家的法律人格,可依自己的意思和目的,在一定範圍
內,自行處理地方公共事務。強調以團體為單位,致力培植團體自治
精神。4從地方自治的內容上看,地方自治可以分為行政自治與政治自

–––––––––––––––
4.陳紹方《地方自治的概念、流派與體系》,載《求索》,2005年,第4期。
37

治。行政自治指自治內容僅限於處理地方行政事務,不涉及立法及司
法領域的自治形態。政治自治強調自治權內容包括自治立法權、自治
行政權、自治組織、人事權以及自治財政權等。中央權力只能通過有
限的司法途徑對地方自治權限予以監督。5從地方與中央關係上看,地
方自治有對抗型自治與合作型自治。對抗型自治是近代資本主義早期
比較流行的自治觀念。以人性的幽暗意識為立論前提,奉行二元論的
認知模式,強調中央與地方、國家和個人之間的對抗。作為地方政治
生活的地方自治一直被認為是對全國性政府過度集權的制衡力量。6合
作型自治則強調中央與地方的治理行為都受制於共同的目標——保障
並提高國民的人權水平,因此,與其強調中央與地方的對抗關係,倒
不如強調兩者具有同為國民謀福利的夥伴關係。7這是在科技進步和全
球化趨勢之下,以合作和依賴代替對立,確立了合作依賴式的中央地
方關係模式。地方自治對於有效處理地方事務,促進中央地方關係和
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現代社會中發揮著眾多功能:(1)有利於提高
政府的效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中国地方自治制度的新发展——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的宪政意义及其局限

文档大小:420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