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灾后重建之法律问题研究.pdf / 文档详情
灾后重建之法律问题研究.pdf 立即下载
2024-11-15
约2.4万字
约14页
0
332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灾后重建之法律问题研究.pdf

灾后重建之法律问题研究.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灾后重建之法律问题研究·


灾后重建之法律问题研究

——以“5·12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为观察视角

*
课题研究组


[摘要]灾后重建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依法重建是该系统工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
内容。“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从一定角度为我们提供了观察、思考、分析与完善灾后重建法
律机制的契机。灾后重建是一个社会依法共建理念下的系统工程,任何一个单一主体均无
法独立实现该系统工程之目的,在规划、救助(包括自助)和质量监督等活动中需要不同
主体在设计合理的法律机制之下的良性互动。灾后重建是一个体现公平、正义的法律制度
建设之系统工程,该系统工程需要针对现行立法在诸如宣告死亡请求权期间起始、请求权
主体和证明主体等问题、建设用地使用权非因主观因素而变化及其引发的问题、宅基地使
用权的变化及其问题、灾区重建中政府担保的禁止及其法律问题、工伤保险问题、在重建
中的环境资源保护包括灾后生态修复与生产污染防治的问题、灾后城镇震损房屋维修费与
建筑工程质量监管等方面存在的制度缺陷或规范失缺,做出回应并给予必要的完善。
[关键词]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法律问题

[作者]课题研究组


昌世须有警醒之心。在经济发展迅捷、人们生活平稳安宁、社会日彰繁荣有序、环境保护意
识日渐增强且保护措施不断得到落实的同时,时刻保持对自然灾害发生的警惕以及关注灾后重建
的涉法问题研究,是法律人的使命之一。“5·12汶川地震”发生已有一年了,其灾后重建工作已
经开展了一定的时间且达到了一定的目的。但是,作为法律人则更加关注在重建过程中所面临的
问题,尤其是已经发生的一系列法律难题亟待解决。鉴于此,为了深入研究这些法律问题并为灾
区提供法律援助,课题研究组的全体成员专程前往都江堰市、绵竹市、北川县等重灾区进行了大
量的调研,在此基础上对相关法律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的研究。我们希望通过这些研究与对策


*本报告系中国政法大学“汶川特大地震灾后和谐重建法律政策建议”课题的最终成果之一。课题组负责人:石
亚军、马怀德。执行负责人:费安玲、何兵。成员:曲新久、王灿发、成晓霞、李永军、李曙光、何俊萍、霍玉芬、
马燕、张弘、郑旭、赵廉慧、龙云丽、陶乾、赵鹏、潘波、刘琳、郑广淼、李嘉娜、张迎涛、李健百、潘效国。本论
文的执笔人有:费安玲、何兵、王灿发、马燕、郑旭、张弘、赵廉慧、龙云丽、陶乾、赵鹏、丁敏、潘波、郑广淼、
李嘉娜。

·5·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总第12期)

的提出有助于解决灾后重建中的实际问题,同时亦为灾后重建的相关立法的完善提供一定的理论
思考。

一、灾后重建中多元主体的功能及其规制

在灾后重建中,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切实发挥了主导作用,有效地保障了社会稳定和重建工
作有序开展,志愿者组织和对口支援单位亦积极参与灾后重建,发挥了各自的作用,受灾民众积
极实施自救行为,其不可或缺的配合使得灾后重建能够比较顺利的进行。但是,在重建过程中有
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政府在灾后重建中的职能定位尚不明晰;非政府志愿者团体的功能无法
充分发挥;对口支援单位的支援措施缺乏规范;受灾民众自救能力的发挥不足等。灾后重建是一
个社会共建理念下的系统工程,任何一个单一主体均无法独立完成该系统工程之目的。在规划、救
助(包括自助)和质量监督等活动中不仅需要不同主体直接的良性互动,更应当是在设计合理的
法律机制之下的良性互动。
(一)政府之规划和质量监控功能及其规制
在灾后重建中,无论是中央政府抑或地方政府,其在灾后重建中负有极为重要的功能。
第一,政府灾后重建规划之功能、问题及其对策。
城乡规划是灾后重建的主要工作之一。重建规划的主体只能由政府承担。重建规划是指依法
定程序对灾区的发展布局、功能分区、用地布局、综合交通体系以及禁止、限制和适宜建设的地
域范围等内容进行的重新建设之预先思考与设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规划法》的规定,“遵
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
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保护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
貌,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并符合区域人口发展、国防建设、防灾减灾和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的
需要”〔1〕是重建规划的必要前提。
重建规划的特点主要包括:(1)科学性。即按照科学精神与规律进行灾后重建的规划设计。
(2)适法性。适法性具体包括两点:一是规划产生的程序必须合法。例如,在进行重建规划时,
应当遵守可行性论证等法定程序。二是规划的内容不得违反土地管理、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等法
律、法规之规定,例如,在规划内容必须遵守法律对规划区内建设用地规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
务设施用地、水源地和水系、基本农田和绿化用地、环境保护、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及防
灾减灾等强制性规范。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灾后重建之法律问题研究

文档大小:332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