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全国通用)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3 电场和磁场 第2讲 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试题.doc
立即下载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2讲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 1.(2016·全国卷Ⅰ,15)现代质谱仪可用来分析比质子重很多倍的离子,其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中加速电压恒定。质子在入口处从静止开始被加速电场加速,经匀强磁场偏转后从出口离开磁场。若某种一价正离子在入口处从静止开始被同一加速电场加速,为使它经匀强磁场偏转后仍从同一出口离开磁场,需将磁感应强度增加到原来的12倍。此离子和质子的质量比约为() 图1 A.11 B.12 C.121 D.144 解析设质子的质量和电荷量分别为m1、q1,一价正离子的质量和电荷量为m2、q2。对于任意粒子,在加速电场中,由动能定理得 qU=eq\f(1,2)mv2-0,得v=eq\r(\f(2qU,m))① 在磁场中qvB=meq\f(v2,r)② 由①②式联立得m=eq\f(B2r2q,2U),由题意知,两种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相同,加速电压U不变,其中B2=12B1,q1=q2,可得eq\f(m2,m1)=eq\f(Beq\o\al(2,2),Beq\o\al(2,1))=144,故选项D正确。 答案D 2.(2014·全国卷,25)如图2所示,在第一象限存在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于纸面(xOy平面)向外;在第四象限存在匀强电场,方向沿x轴负向。在y轴正半轴上某点以与x轴正向平行、大小为v0的速度发射出一带正电荷的粒子,该粒子在(d,0)点沿垂直于x轴的方向进入电场。不计重力。若该粒子离开电场时速度方向与y轴负方向的夹角为θ,求: 图2 (1)电场强度大小与磁感应强度大小的比值; (2)该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 解析(1)如图,粒子进入磁场后做匀速圆周运动。设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粒子质量与所带电荷量分别为m和q,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0,由洛伦兹力公式及牛顿第二定律得 qv0B=meq\f(veq\o\al(2,0),R0)① 由题给条件和几何关系可知R0=d② 设电场强度大小为E,粒子进入电场后沿x轴负方向的加速度大小为ax,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为t,离开电场时沿x轴负方向的速度大小为vx。由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得Eq=max③ vx=axt④ eq\f(vx,2)t=d⑤ 由于粒子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如图),有 tanθ=eq\f(vx,v0)⑥ 联立①②③④⑤⑥式得 eq\f(E,B)=eq\f(1,2)v0tan2θ⑦ (2)联立⑤⑥式得t=eq\f(2d,v0tanθ) 答案(1)eq\f(1,2)v0tan2θ(2)eq\f(2d,v0tanθ) [备考指导] 【考情分析】 2014全国卷T25:带电粒子在组合场中的运动20152016卷ⅠT15:质谱仪,带电粒子在组合场中的运动近三年出题的频率不高,此内容在2017年的高考中可能出题,要引起关注。 【备考策略】 两条思路破解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问题 (1)动力学观点:从力和运动的关系着手,从“力”的角度出发,分析研究对象所受的全部外力,包括电场力和洛伦兹力,由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 (2)功和能观点:从功和能的关系着手,从“能”的角度出发,分析各个力做功,包括电场力做功,用动能定理或能量守恒定律列方程。 带电粒子在组合场中的运动 [规律方法] 带电粒子在组合场中运动的处理方法 [精典题组] 1.如图3所示,在直角坐标系xOy平面内有一矩形区域MNPQ,矩形区域内有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场强为E;在y≥0的区域内有垂直于坐标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半径为R的光滑绝缘空心半圆管ADO固定在坐标平面内,半圆管的一半处于电场中,圆心O1为MN的中点,直径AO垂直于水平虚线MN。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电粒子(重力不计)从半圆管的O点由静止释放,进入管内后从A点穿出恰能在磁场中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当粒子再次进入矩形区域MNPQ时立即撤去磁场,此后粒子恰好从QP的中点C离开电场。求: 图3 (1)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 (2)矩形区域的长度MN和宽度MQ应满足的条件? (3)粒子从A点运动到C点的时间。 解析(1)粒子从O到A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qER=eq\f(1,2)mv2 从A点穿出后做匀速圆周运动,有qvB=eq\f(mv2,R) 解得B=eq\r(\f(2Em,qR)) (2)粒子再次进入矩形区域后做类平抛运动,由题意得 R=eq\f(1,2)at2 a=eq\f(qE,m) R+eq\o(OC,\s\up6(-))=vt 联立解得eq\o(OC,\s\up6(-))=R 所以,矩形区域的长度MN≥2R,宽度MQ=2R。 (3)粒子从A点到矩形边界MN的过

邻家****66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