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律吕纂要》内容来源初探 《律吕纂要》是中国传统音乐文献中的一部重要著作,它以整理汇编中国古代音乐律制度为主要内容,系统地记录了从周代到唐代的各类音乐理论、乐律、演奏技巧、乐器制作等内容。本文从《律吕纂要》的内容来源入手,初步探究其形成过程,以期为研究古代音乐史提供有益参考。 一、《律吕纂要》的文献渊源 《律吕纂要》为何能成为中国音乐传统文献中的重要代表之一?其关键在于该文献编纂时汇聚了大量古代音乐文献的信息,不同文献的内容交融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编纂体系。据考证,《律吕纂要》所包含的文献材料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乐经》: 《乐经》是周代的一部关于音乐的专著,汇集了古代音乐理论、乐律、乐器制造等方面的知识。《律吕纂要》中涉及到的许多音乐理论、音律部分可以追溯到《乐经》的内容。 2.《太音》: 《太音》即《乐律》,是汉代的一部音乐理论著作。它对《乐经》的知识进行了补充和发展,并在乐律方面做出了独到的贡献。《律吕纂要》所涉及到的音律部分,有很大程度上是受《太音》的影响。 3.《乐曲》: 《乐曲》是一部成书于唐代的乐曲集,记载了唐代的许多宫廷乐曲和器乐曲。《律吕纂要》中的部分乐曲内容,可以追溯到《乐曲》中的记录内容。 4.《琴谱》: 古代中国的琴曲往往没有文字说明,只能通过记谱的形式进行传承,而《琴谱》则是记录古代琴曲的重要文献之一。《律吕纂要》中涉及到的许多琴曲,就是从《琴谱》中整理而来的。 二、《律吕纂要》的编纂历史 《律吕纂要》编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具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唐德宗时期,贞元年间(785-805年),时任太常博士的郑国渠据《乐律》、《太音》等现存的古代音乐文献,将音律体系整理编纂成为《乐成附会》、《乐学篇》、《乐府杂录》、《乐府抄件》等著作。然而这些著作中存在一些互相冲突的情况,具体表现为音律数目、名称、音高等方面的差异。为了解决这些矛盾,郑国渠又推出了《正字谱》和《八音谱》两部作品,将唐代的音律体系进行了整理和规范,为后来的音乐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是唐宣宗时期(846-859年)的编辑工作。此时,已故太常博士柳公权的弟子柳宗元受唐宣宗之命,将《乐成附会》、《乐学篇》、《乐府杂录》等著作的内容进一步整合,形成了一部更全面的音律、音乐组成元素的总谱,即《律吕纂要》。 三、《律吕纂要》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影响 《律吕纂要》完成后,很快就成为唐代音乐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传统音乐发展史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具体而言,它在以下几个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统一了音律系统。《律吕纂要》将唐代现有的音乐理论著作进行了整合,并加以补充、删减和精简,最终形成了一个比较统一的音律系统,可为后世的音乐创作、演奏提供参考。 2.促进了古代乐曲的传承。《律吕纂要》中系统地记录了古代各类音乐曲目的各种细节,包括曲目的名称、曲调、调式、音高等方面。这为后来的乐曲传承提供了宝贵资料。 3.丰富了古代音乐文献的内容。《律吕纂要》不仅囊括了以往音乐理论著作中的大部分内容,还添加了许多新的乐音、乐律、音韵等方面的内容,丰富了整个音乐文献的信息量。 综上所述,《律吕纂要》是中国传统音乐文献的重要代表之一,对中国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从它的文献渊源和编纂历史入手,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形成过程,为今后的音乐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快乐****蜜蜂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