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关于拨备覆盖率的思考 拨备覆盖率(provisioncoverageratio)是指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按照一定比例对坏账和呆账进行的预计应收款项准备,以弥补可能产生的损失。拨备覆盖率是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核心指标,是衡量机构信用风险和资产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旨在探讨拨备覆盖率的意义、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因素,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一、拨备覆盖率的意义 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业务是接受存款、贷款和支付清算等,因此贴现票据、发放贷款及其他营运类支出将影响其收益能力。拨备覆盖率是银行对于发放贷款、购买债券等业务进行风险管理的一项重要指标,代表机构对不良贷款及其他可疑贷款所作出的准备金数量。拨备覆盖率越高,意味着金融机构拥有更强的风险管理能力,更能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从而更加稳健。 二、拨备覆盖率的计算方法 拨备覆盖率可以从净利润、总计提、总贷款和资产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总计提为基础计算拨备覆盖率的公式如下: 拨备覆盖率=总计提÷总贷款 总计提指银行或金融机构在任意一段时间内按规定比例从收益中提取出拨备,以弥补可能产生的坏账或呆账减值损失;总贷款指金融机构在计算拨备覆盖率时所采用的全部贷款余额,包括已结清、未结清、逾期、呆账等各种情况下的贷款。 总计提不仅取决于公司对不良贷款、逾期贷款的看法及风险敞口管理情况,也与公司的现金流情况、当期资产价值变动有关。 三、拨备覆盖率的影响因素 1.风险暴露 风险暴露是决定拨备覆盖率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当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或购买债券等,需要预防不良资产和可能发生的损失,所以需要设立一定的拨备。当风险暴露程度越高,金融机构需要预设的拨备也将越多,拨备覆盖率也会更高。 2.收益水平 金融机构的收益水平对拨备覆盖率也有影响。当金融机构的单季财报表现较好、收益能力较强时,通常意味着金融机构有充分的资源和能力来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所以设立的拨备也会相应减少。反之,当金融机构的收益水平较低时,为了更好的应对风险,需要预设更多的拨备。 3.法律法规约束 金融机构的拨备覆盖率与法律法规的规定也息息相关。在现代金融市场中,不良资产处理、风险管理与法律法规限制关系密切。例如,银行需履行的资本充足度、拨备计算标准、账户分类等规定法律法规会影响银行拨备覆盖率的计算和调整。此外,外部因素如宏观经济形势的恶化,也会带来政策力度加强等因素,同时也会使得金融机构进一步提高拨备覆盖率。 四、建议 1.加强风险管理 金融机构需要加强风险管理,能够提前识别和预测风险,发现风险隐患,通过优化提高效率。对于核心风险控制的关键领域,及时与客户沟通交流,避免不良资产形成及扩散,进一步提高拨备覆盖率。 2.加强信息表现和披露 加强信息表现和披露可以提高金融机构的透明度,帮助客户更好地了解其财务环境和风险管理情况。透明度可以降低客户对金融机构的风险以及将来的不确定性,进一步提高客户的信任度和客户的忠诚度。 3.拓宽收入来源和利润渠道 金融机构还应拓宽收入来源和利润渠道,尽可能减小风险,同时助力提高拨备覆盖率,提高业绩表现。比如可以加强贷款审批,把握资产价格的波动;积极规避交叉组合风险,避免资产收益波动等。 总之,盈利是金融机构的目标之一,但风险控制是更重要的因素。拨备覆盖率是保障金融机构稳健发展和赢得客户信任关键指标之一。开展业务的金融机构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拨备并且提高拨备覆盖率,加强风险管理和信息披露,推动金融机构高质量发展。

快乐****蜜蜂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