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台灣製造業產業風險指數建立研究計畫 研究計畫書 計畫主持人:余朝權教授 東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教授 研究單位:東吳大學競爭力研究室 委託單位:經濟部工業局 中華民國九十三年十月 台灣製造業產業風險指數建立研究計畫 一、研究動機與目的: 過去三十年,台灣經濟奇蹟的創造者,除了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外,政府的產業政策事實上則是扮演著最重要的推手。然而面對二十一世紀除了新興產業(包括生技科技業、服務業)崛起外,高科技產業的產業週期變短,使得廠商的經營面臨相當高的產業風險,同樣也造成政府制訂產業政策時面臨挑戰。 傳統上對於產業獎補助政策之擬定,一般皆以產業競爭力作為衡量依據,包括:(1)由產業所創造價值、市場需求之特性,(2)全球及國內市場競爭情形與產業發展空間,(3)產業技術發展趨勢,(4)經營環境與法令規範趨勢的影響,(5)經營管理哲學與管理品質,(6)企業在全球及國內市場之競爭地位,(7)產品及技術在全球及國內市場之地位,(8)企業未來發展潛力,(9)企業市場及行銷網路,(10)企業成本結構與主要部門實際報酬率,(11)企業投資與財務政策之穩健性等。另外Porter鑽石體系亦指出產業之優勢地位的原因來自於:(1)生產因素,(2)需求條件,(3)相關支援產業,(4)企業策略、企業結構與同業競爭,此外政府與機會則是另外兩個變數。 儘管上述不同方法或因子皆可作為衡量產業競爭力的指標,並據以作為政府產業政策之參考依據,然而有一個重要因素卻被忽略了,那就是產業風險(industryrisk)。換言之,若政府在擬定產業政策的同時,例如對新興高科技產業的補貼或減稅政策,除了產業競爭力的考量外,若能考慮產業風險,則將更能強化我國產業政策的之推動效果。所謂產業風險,根據TheResearchCouncilofNorway認為,對於產品設計、生產、銷售、以及外在環境的不確定。國際間對於產業風險的研究,包括:挪威的TheResearchCouncilofNorway與UniversityofOslo(UiO)聯合成立StatisticalAnalysisofRisk(StAR)小組;美國UniversityofPennsylvania,WhartonSchool,附屬之華頓計量預測學會(WEFA,WhartonEconometricForecastingAssociates);國際知名的信評公司S&P也製作全球的產業風險指標等。 就我國產業政策之發展,例如於民國七十八年,選定資訊工業、消費性電子業、自動工業及新材料工業,作為發展重點。八十年則於「國家建設六年計畫」中提出十大新興工業項目與發展策略,以市場潛力大、產業關聯度大,附加價值高、技術密集度高,汙染程度低、能源密集度低為原則,選擇通信、資訊、消費性電子、半導體、精密器械與自動化、航太、高級材料、特用化學與製藥、醫療保健等十大工業。目前推動之兩兆雙星計畫,宗旨在將半導體產值與彩色影像顯示器兩項產業的產值在二00六年時,各自突破一兆元,並且推動數位內容與生物科技產業成為具發展潛力的兩個明星產業。 綜觀上述我國歷年產業產業政策之擬定多在於產業競爭優勢,或產業產值之考量,本研究認為如果政府相關部門擬定國家產業政策的同時,除了產業競爭優勢與產值之考量外,若能考慮不同產業之產業風險,那麼不僅可以強化產業政策之效能外,另外亦能提供企業評估不同產業風險,作為投資的參考依據。 事實上隨著國際產業景氣循環的變動,特別是對高科技產業或新興產業而言,企業不得不重視產業風險之評估,以半導體產業的產值變化為例,全球IC產業的產值於1998年時由1,090億美元成長至2000年的1,769億美元,平均每年成長率約為31%,然而在2001年則回跌為1,189億美元,一年內跌幅高達33%。台灣IC產業的產值也有類似的波動,1998年時雖然只有2,834億台幣,到了2000年為7,144億台幣,然而2001年反而下降至5,269億台幣。換言之,面對此一波動劇烈高風險產業,除了獲利性的考量外,產業風險程度亦是必需面對。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對於企業之研發支出補助獲租稅優惠,亦應將不同企業面臨不同產業的產業風險納入考量。 綜合以上說明,本研究擬提出一套評估產業風險方法,首先我們將於民國94年,以一年期間收集並分析國外政府機構、民間團體或企業對產業風險之衡量方法與表達方式,並提出一套符合本國國情之產業風險衡量方法,據以評估我國不同產業之產業風險,並編制產業風險指數。接著於95年至97年,三年期間分別選取台灣「傳統產業」與「科技產業」及「新興產業」之各兩個代表性產業,以其為範例提出相關研究方法,建立其產業風險指標,提供政府部門做為未來產業風險指標建立與產業政策之參考依據。 本研究計畫書除於本節說明研究動機與目

睿德****找我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