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我国基金会监管法律制度研究 摘要:作为非营利组织的一种,基金会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基金会的监管法律制度存在许多问题,如监管主体不统一、监管措施不得当、监管效果不尽如人意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基金会监管法律制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其中,政府职能转变、监管制度改革、行业自律提升等成为深化基金会监管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实践中还需要持续完善和加强基金会监管法律制度的具体措施,如建立监管责任体系、加强行业自律、提高监管效果等。 关键词:基金会、监管法律制度、发展历程、政府职能转变、监管制度改革 一、简介 基金会是指通过捐赠或遗赠等方式筹集资金,从事公益活动并服务于社会的非营利组织。自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基金会开始逐渐发展壮大。多年来,在教育、医疗、社会福利等诸多领域,基金会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在基金会发展过程中,监管法律制度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重点,因为监管法律制度的存在直接影响了基金会的发展与管理,也是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保障。 二、基金会监管法律制度的发展历程 1、无监管时期 在我国的改革开放初期,基金会属于一种新型机构,在实践层面中缺少有效的监管机构,法律规范也相对缺乏。由此导致基金会财务管理、组织结构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2、初步监管时期 1998年,我国公布了《基金会管理暂行条例》,正式进入基金会监管时代,建立了基金会的资格审批、财务管理、会计制度等方面的基本框架。但同时也存在着监管机构职责分散、监管手段单一等问题。 3、深化监管时期 在2001年起,我国加强了基金会监管力度,改革了监管机构体制,进一步完善了基金会监管的法律制度。这一阶段,政府职能减少,监管方式革新,行业自律加强,大力促进了基金会的健康发展。 三、我国基金会监管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1、监管主体不统一,管理难度大。 2、监管措施不得当,对基金会带来困扰。 3、监管效果不尽如人意,监管的过程中面临较为困难,难以做到依法监管。 四、我国基金会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建议 1、建立完善的监管责任体系,将各个部门的职能统一。 2、加强行业自律,让基金会自觉遵守相关法规和制度,发挥其作用。 3、提高监管的效果,加强督察和掌握企业管理的全过程。 四、结论 总而言之,我国基金会监管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是基金会健康有序发展的必要条件,建立了一套完备、有效的基金会监管体系将会为基金会继续健康和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律基础。

快乐****蜜蜂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