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我国工伤认定制度的法律问题研究 工伤认定制度是现代社会工人保障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实现的最主要目的是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以及维护社会公正和稳定。我国自1987年颁布第一部《工伤保险条例》以来,工伤认定制度不断完善,但在实践中,工伤认定制度还存在一些法律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伤认定制度中的“事故”的界定存在模糊性。 工伤认定制度中,事故是工伤认定的必要条件,但现行的工伤认定制度中将事故界定为“因工作原因受到的突发事件”,但事故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其狭义的概念与广义的概念又有所区别,广义的事故包括交通事故、地震、风暴等意外事件。但单纯以“突发事件”进行界定显然显得过于狭隘,不能涵盖所有工伤的情形。此外,“突发事件”的界定模糊性也致使工伤认定的公正性遭到了一定程度的质疑。 二、工伤认定中的“因果关系”存在混淆和争议。 “因工作原因产生的损害”是工伤认定的首要条件,而“因果关系”则是工伤认定的核心问题。在工伤认定过程中,要确立工伤与劳动过程的因果关系,即需要证明该损害是与工作原因直接相关的,且为工作原因直接导致的损害。现行规定中规定需要符合“理论联系”,“事实依据”,“时间上接续性”三要素条件。但这三个条件在实践中的具体含义以及成立的证据标准都没有得到明确界定,因此在工伤认定的具体实践中,这些标准的适用可能会产生操作上的困难,同时也会使得工人的工伤申诉结果得到各种争议质疑。 三、工伤认定中伤残鉴定标准的不透明性和分析性问题。 工伤认定过程中,伤残鉴定是关键环节之一。但现行规定中,则对于伤残的鉴定标准、方法和过程等方面均缺乏明确的制度标准和规定。这导致了工伤认定过程中的专家组成、专家资质、鉴定结果和工人质疑等方面存在了一些分析性问题和不透明性问题,导致了伤残评定结果存在一定程度的争议。 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依照现行工伤认定制度来看,主要问题源于现行制度标准的缺失,规定过于广泛、模糊或措辞不严谨,使得具体的操作标准难以统一和明确。要克服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从制度的补充和修缮入手,把握现行制度的优势,吸取国际先进的工伤认定制度的有益经验,建立较为科学合理且更具可操作性的标准,以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我国的工伤认定制度。 针对上述问题,我建议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向: 一、明确和完善事故的概念界定。 事故的概念应该由狭义概念与广义概念结合的方法来解决,除了“突发事件”以外,也应该包括与工作相关的日常危险事项,例如肌肉损伤、劳累等也应该纳入其中,以此来使工伤认定的标准更加全面和贴合实际。 二、深入挖掘和研究因果关系的本质。 应该在因果关系的科学定义上下功夫,通过建立差别明确、规定具体的因果关系的标准,使评定工伤的专家们能够严格按照规定标准进行鉴定和认定,保证工伤认定的精确性和权威性。 三、建设更加明确和规范的伤残鉴定制度。 比如可以突出工人的主体地位,建设全面、全民化的伤残鉴定基础设施,并严格约定伤残鉴定的标准、方法、程序和质量要求等方面的所有问题,确保所有评定结果的公开、透明和可信。 总之,一种完善的工伤认定制度能够保证工人的权益和工会的正当权益,同时也能够为企业和政府机构提供合理的劳工保障。而要实现这种制度,我们需要在立法、实践、制度管理等多个方面都必须下功夫,才能真正建设出全面、有效的工伤认定制度。

快乐****蜜蜂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