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国际收支吸收分析法的适用性实证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国际收支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稳定变得愈加重要。为了分析国际收支的形势,不同的经济学家和学者提出了各种方法和理论,其中国际收支吸收分析法被广泛应用。本文将就国际收支吸收分析法的适用性进行实证研究。 一、国际收支吸收分析法概述 国际收支吸收分析法是国际收支分析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主要通过分析消费支出、投资和出口等方面对不同因素对于经济增长和收支平衡的影响进行评估。具体来说,吸收方法将国内生产总值(GDP)解释为由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共同构成,并估计出口和进口在整个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其基本假设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动可以通过对其GDP的各个部分的分解来描述,即: GDP=C+I+G+(X-M) 其中,C表示消费;I表示投资;G表示政府支出;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从这个方程式可以清楚地看出,一国经济中出口和进口的数量,无论是正增长还是负增长,都将对该国的经济发展和收支平衡造成影响。 二、国际收支吸收分析法的理论依据 国际收支吸收分析法理论上是基于巴拉塔的比例理论和哈克斯的GDP相容理论。比例理论指出,一个国家的出口应该与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相等;同时,进口应该等于该国总消费的比例。GDP相容理论则认为,一个国家的收支平衡能够通过对出口和进口的影响来实现,从而使得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得到平衡和调整。因此,国际收支吸收分析法基于这些理论,为分析不同经济要素对国际收支平衡和经济增长的影响提供了方法和框架。 三、国际收支吸收分析法的实证分析 为了测试国际收支吸收分析法的适用性,我们将对中国的收支平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首先,我们需要确定GDP的各个部分的重要性。根据OECD数据,2018年中国的消费和进出口占GDP的比重分别为56%和39.3%,而投资和政府支出分别占GDP的32%和19.2%。这表明,GDP的各个部分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收支平衡起着不同的作用。 接下来,我们将分析出口和进口对于中国经济增长和收支平衡的影响。事实上,中国的收支平衡目前处于逆差状态,2018年为-50.7亿美元,在过去几年中一直在扩大。这表明,中国的出口量较高,但同时进口量也很大。事实上,中国在过去十年中的贸易逆差主要是受到石油、工业品和高科技产品的进口量的影响,这些产品量往往高于中国的出口量。因此,通过对出口和进口数量以及比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中国贸易逆差扩大的根本原因,在于进口量过高。 除了进口,中国的经济增长也受到了出口增长和投资的影响。根据OECD数据,2018年,中国进口总额为23209亿美元,出口总额为25051亿美元。因此,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进口总额相对于出口总额的比例太高,进口占比超过了出口,导致贸易逆差扩大。与此同时,中国的投资增长在2018年的贡献占比为1.57%,因此其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是非常明显,同时也不足以支持中国的经济发展。 四、结论和建议 基于上述实证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国际收支吸收分析法对于研究国际收支平衡和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在本文中,我们采用了OECD的收支平衡数据来分析中国的经济情况,发现外贸存在明显逆差,其中以进口贡献最大,同时投资增长不足以支持中国的经济增长。 因此,为了实现收支平衡和促进经济增长,中国需要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首先,政府应该尽可能地加强出口和减少进口,以降低贸易逆差的风险。其次,政府应该投资于一些新兴产业,以支持更加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此外,政府还应该鼓励公民入股上市公司,利用资产运营、保险业务等经营模式,以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 总之,国际收支吸收分析法在研究经济发展和收支平衡方面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同时也需要通过实证研究来确定具体的政策建议。

快乐****蜜蜂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