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国畜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演变及区域差异研究 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和资源环境约束加大,绿色生产已成为畜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随着国家政策扶持和技术进步,中国畜牧业的绿色发展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本文旨在探讨中国畜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演变及区域差异,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和计算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指在保证生产过程中资源利用高效、能源消耗低碳、物质排放少污染小的前提下,单位面积或单位投入产出的经济效益。其计算公式为: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纯技术效率×绿色效率 其中,纯技术效率是指在不考虑环境因素时的技术效率;绿色效率是指环境影响考虑在内时的技术效率。 二、中国畜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演变 1.整体状况 近年来,中国畜牧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高。数据显示,从2001年到2017年,中国畜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从0.39提高到了0.79,年均增长率达到了6.7%。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畜牧业绿色生产水平仍相对较低,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2.区域差异 中国畜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不同地区存在较大差异。具体表现为: (1)区域间差异。东部地区的畜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较高,中西部地区的畜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相对较低。这主要是由于地域环境、资源分配等因素导致的。 (2)城乡差异。我国农村地区的畜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普遍较低,而城市地区的畜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相对较高。这是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技术进步等因素导致的。 三、中国畜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对策建议 1.完善政策体系。政府应建立健全畜牧业绿色生产的政策法规,对绿色生产予以扶持和奖励,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国际合作,提升行业管理水平。 2.加强科技引导。各地应加强畜牧业科技创新,加大投入,推广智能化、节能化、环保化技术,提高畜牧业绿色生产能力。 3.加强区域协调。针对不同地区畜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差异,各地应加强区域协调,实行合理的资源配置和分工合作,加快推进畜牧业产业集群化发展。 4.引导新型生产方式。优化畜牧业结构,推行新型的畜牧业生产方式,如生态畜牧、无公害畜牧、有机畜牧等,提高畜牧业绿色生产水平。 5.加强技术人才培养。加强畜牧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提高农民素质和技能,推动畜牧业产业技术普及和转型升级。 四、结论 随着社会环境变化的不断深化,畜牧业要实现长足发展就必须依赖于绿色生产的模式,以此推动畜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升。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要加强政策管理、科技创新、区域协调、新型生产方式和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不断提高畜牧业的绿色生产能力,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快乐****蜜蜂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