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地震次生灾害的演化路径及扩散机理研究——以四川芦山地震为例 地震是一种具有毁灭性的自然灾害,不仅能够引发建筑物的倒塌,还可能引发地震次生灾害。地震次生灾害是指由地震物理作用或地震引起的环境变化等直接或间接造成的灾害。地震次生灾害的演化路径及扩散机理不仅对于灾害防范和减轻有重要意义,也对于地震科学研究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本文以2013年四川芦山地震为例,分析了地震次生灾害的演化路径及扩散机理。 一、芦山地震的基本情况 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了里氏7.0级地震,地震震中位于芦山县距离县城14千米处的交界山。该地震造成了196人死亡,25人失踪,13,48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到296.3亿元人民币。 二、芦山地震次生灾害的类型 芦山地震引起了多种地震次生灾害,包括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其中,山体滑坡和崩塌是灾害范围最广、强度最大、破坏性最严重的次生灾害。 三、芦山地震次生灾害的演化路径 山体滑坡和崩塌是芦山地震次生灾害的主要类型。在地震发生后,由于地震波的冲击和震源释放能量导致了地质体内部的应力改变,在某些地方引起了裂缝,而在山体上的应力也因为地震波的影响而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为山体滑坡和崩塌提供了条件。 具体来说,芦山地震的滑坡和崩塌主要发生在山脚、河谷、山体脊线等处。山脚和河谷处因为地质条件相对较弱,所以比较容易发生滑坡和崩塌。而山体脊线处由于受到地震波的冲击和岩石自身的应力变化,容易形成较深的裂缝和间隙,这些裂缝和间隙会进一步加剧岩石破坏的程度。因此,滑坡和崩塌主要发生在这些脆弱的地方。 四、芦山地震次生灾害的扩散机理 芦山地震的次生灾害不仅造成了当地的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向外扩散,对周边地区造成了影响。其扩散机理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类因素两个方面。 自然因素方面,芦山地震次生灾害的扩散主要是因为滑坡和崩塌后导致的泥石流、山洪等。由于受到地震波的影响,山体的破坏和岩石的坍塌等导致大量碎石块、泥沙、土壤等堆积在山体上,在暴雨等气象气候因素的影响下,这些物质会因重力和惯性力而向下流动,形成泥石流、山洪等。 人类因素方面,芦山地震次生灾害的扩散主要与人类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使用土地不无关系。在当地,由于土地资源的紧缺和山区经济的落后,许多山坡、河岸等本来不适宜建设的地方,也被人们开垦和利用起来。这些开垦和利用过程中,大量的石块、土壤等被挖掘和移除,也使得山体的稳定性进一步遭受破坏。 五、芦山地震次生灾害的防治措施 要减轻地震次生灾害的影响,需要采取系列的防治措施。具体来说,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地震前加强环境保护和土地管理工作,禁止过度开发和不合理使用土地。 (2)加强山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桥梁、排水等,提高山区的抗震能力。 (3)加强地震次生灾害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措施减轻灾害的影响。 (4)加强灾后重建和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工作,提高山区的整体抗震能力。 (5)建立完善的灾害应急管理和救援体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六、结论 地震次生灾害是地震灾害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通过对芦山地震次生灾害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芦山地震次生灾害主要类型为山体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其演化和扩散机理主要与地震波冲击、岩石破坏、暴雨等自然因素和过度开发利用土地等人类因素有关。 (2)为减轻地震次生灾害的影响,应加强土地管理和环境保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的灾害监测、预警、应急救援体系。 (3)加强科学研究,提高防灾减灾的综合能力,是避免次生灾害的重要途径。

快乐****蜜蜂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