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析我国的行政赔偿制度 一、行政赔偿制度的基本概念 行政赔偿制度,是指当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因过错或者公共利益需要,对他人的合法权益产生侵害的情况下,为保护被侵权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而实行的一种有偿或无偿的赔偿制度。 行政赔偿是行政法实践中重要的一环,可以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扩大国家权力的合法性和公信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行政效率,维护行政正义,在建设法治国家、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目标中具有重大作用。 二、我国行政赔偿制度的历史演变 1.1950年代至1978年,实行“国家不负责制”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规定“国家不负责”,即国家行政机关对于侵犯公民、法人、其他组织民事权利(包括财产权、人身权利)的行为无需承担任何赔偿责任。 2.1979年至1982年,先后出台了“政府不负责”和“行政机关依法负责”两个阶段 1982年,在新宪法的规定下,明确规定:“国家实行依法行政,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法规处理事务,保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3.1986年至今,实行完全赔偿制度 我国行政赔偿制度最终形成了“国家赔偿”、“公务员赔偿”、“行政机关赔偿”和“侵害责任人赔偿”四个部分构成的完整体系。其中,公务员赔偿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家赔偿,通常情况下,行政机关对于损害行为造成的损失需要依法向受害人进行赔偿。 三、我国行政赔偿制度的现状与问题 1.实践中存在运作不规范 在行政赔偿中,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之间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流程,因此存在机关之间赔偿程度方面不一致的问题。此外,行政机关和受害人之间的协商方式也需要进一步规范。 2.难解决的赔偿标准问题 现行行政赔偿制度中的赔偿标准及计算方法存在较大争议。对于不同的侵权行为、受害程度和赔偿请求,应当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赔偿标准,在赔偿制度中进行完善。 3.司法救济机制仍需完善 司法机关的处理方式和赔偿判定仍存在争议。存在的问题包括不同等级司法机关对于相同案件的处理存在不一致,存在行政机关向司法机关提起赔偿案件的情况等。 四、完善我国行政赔偿制度的建议 1.建立统一的赔偿标准 需要制定牢靠的赔偿标准,形成精细化的制度,才能减少赔偿标准上的争议和不确定性。 2.完善协调机制 建立行政机关与受害人之间的协商机制,解决协商中的争议。同时,加强司法机关与行政机关、行政机关与侵害责任人之间的协调机制,使赔偿制度得到更好的落实和执行。 3.加大对司法救济机制的完善力度 建立更加完善的司法救济机制,要求各级法院加强跨层级、跨地区、跨行业等横向协调救济体系,提升司法公正度。 4.提高行政机关的法治意识和能力 要求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在法律框架基础上秉持公平和正义,遵循程序义务,加强法治教育等,以提升行政机关整体法治能力。

快乐****蜜蜂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