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由是否超过法定复议期限引发诉讼案的思考 随着法制建设的不断深入,新修法律的不断出台,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意识的不断提高,法定复议制度在行政领域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法定复议制度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行政救济方式,从法学角度讲,与诉讼一样是一种司法救济方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可以选择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然而,在实际执行中有许多涉及法定复议的案件,有些当事人由于不了解法律或者缺乏法律意识,等到案件超过法定复议期限才想到要寻求法定复议。而在这个时候,法定复议的救济日渐无力,既增加了当事人的负担,也增加了社会成本。因此,本文就“是否超过法定复议期限引发诉讼案”的思考展开讨论。 一、如何理解“行政复议” 行政复议,是指行政机关依照规定,对行政法律关系中的事项,依法进行调查、审核、认定,同时在调查事实、确定行为的基础上,对当事人请求进行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复议等事项作出处理的一种行政机关审查的权利。所谓行政复议,即国家政府作为行政管理机构的一种行政救济措施。 二、法定复议制度及其作用 法定复议制度即通过行政复议,使当事人在不必面对诉讼手续的情况下,顺利地解决诉讼问题的法定机制。《行政诉讼法》规定:“法定复议制度是行政复议的一种特殊形式。当事人不同意行政机关作出的决定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法律未规定行政复议期限的,当事人可以在作出决定之日起六个月内申请行政复议。”显然,法定复议制度将行政复议的一般标准延长到6个月,适用于那些不宜立即提请司法机关进行审判,或者还没有达到适宜提请司法机关复议的条件的案件。 法定复议制度的重要用途,是通过行政调处来通过调解、协商、裁定、决定等方式处理行政合同矛盾和争议。法定复议制度除了是处理行政合同争议的手段外,还可以起到避免行政诉讼案件的发生。 三、不当使用法定复议的危害 1.对审查的影响。过分依赖法定复议制度,会对行政机关的确切审查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压力和影响。公民对法律的认识不是均等的,当有些公民选择性提起法定复议时,行政机关的审查工作可能被透支,此时就可能出现行政机关对案件只能草草了事的情况。 2.浪费时间和资源。如果当事人依赖法定复议制度,但过了法定复议期限,随后他们就没有其他选择,只能存储待续。这导致排队等待行政审查的时间变长,而且还浪费了当事人的精力和时间。 3.延误救济期间。某些情况下,行政复议无法达成一致的结果,延误了诉讼的时机。如果当事人将案件提交到法院,则他们将时限延长,并将成为法院的基础上解决纷争的决策依据,以便让法院了解故事的全貌和问题的性质。 四、提高法定复议制度适用率的对策 1.提高公民和行政机关法律意识。在提高公民法律意识的同时,也要加强行政机关的法律意识,避免进行无意义的复议。 2.提高法定复议制度审查的效率,有助于列队问题的解决。 3.支持司法救济制度,对于行政诉讼案例的处理可以建立快速便捷的救济制度,为当事人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更高效的救济管道。 综上所述,合理而恰当地运用法定复议,可以较为顺利地解决当事人的分歧和争议。但当事人也要认识到法定复议制度的时限,不能使用法律期限错过机会,减小法定复议制度的救济效果。行政机关也要合理处理法定复议案件,避免出现延误时间、不当审查等问题。

快乐****蜜蜂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