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实证研究——基于2020年江苏省裁判文书的实证 一、背景 近年来,我国加强了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立法,并引入了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指在刑事诉讼中,当公益事业受到了侵害,而非单个人的合法权益,或者合法权益和公益事业受到了侵害,就可以在刑事诉讼中向法院提出民事公益诉讼,维护公益事业的合法权益。在这种诉讼中,当公益事业获得胜诉,罚金的一部分或全部将被用于支持相关公益事业。 江苏省作为我国经济发达的省份之一,在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推广和落实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探究其实践中的体现和意义,对中国其他地区实现刑民合一、保障公益事业具有一定启发意义。 二、实证分析 基于2020年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法院公开裁判文书,统计了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的数量和情况,以及刑民合一司法模式下的刑民实践案例。经过统计和分析,得出结论如下: 1、江苏苏州市工业园区法院刑公诉案件数量较少,但比例较高。 在2020年度该法院公开的刑事裁判文书中,刑公诉案件占比为16.67%,出现了偷倒垃圾,窃窃私语,非法放源等侵犯公益事业的案件。 2、刑民合一模式相对成功,实现了刑赔一体、刑罚与赔偿相结合。 在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中,侵害公益事业的企业被迫采取了不同的赔偿方式,包括公益损失的赔偿、资金捐赠和为相关公益事业提供物品和服务等。 3、公益赔偿款的使用范围较广。 对获得公益赔偿金的公益事业,法院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分配,采取多种方式,例如补贴环境保护费用,赞助教育事业等等。这种公益赔偿金的使用具有较强的灵活性。 三、意义分析 1、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对于强化环境建设、保护公益事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在实践中,能够起到比单纯的民事公益诉讼更好的保护效果。 2、刑民合一司法模式使得刑罚和赔偿能够相互结合,更加便于实现公益事业保障的目标。在民事公益诉讼的过程中,对于公益赔偿款的合理分配和使用,能够更好地发挥其保护公益的作用。 3、以上分析结果得出的结论是有一定局限性的,主要是样本量不足以代表江苏省的实际情况。但是这种数据的收集和研究已经表明了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和刑民合一司法模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为相关部门对此类案件的审查和处理方法提供借鉴。 四、结论 刑民合一司法模式和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对社会实践的推广和落实都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从对苏州市工业园区法院公开裁判文书的观察来看,在日常司法实践中,该制度已经达到预期的效果,对于相关公益事业的保护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建议在今后的司法实践中,继续推进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机制、优化刑民合一模式,并加强对公益赔偿款的分配和管理,以此推动公益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长治久安。

快乐****蜜蜂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