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保护森林资源成为了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了一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然而,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对应措施加以解决。 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现状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指将原来由国家所有和管理的林地,调整为由集体组织所有和管理的林地。这项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林业生产积极性,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加强生态保护。实施20多年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我国农村地区的推进,已经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效: 1、提高了林业生产积极性。改革前,国有林场、林区等单位在林业生产中盘踞主导地位,农民只是森林的经济社会利益的被动受益者,难以调动积极性。而改革后,农民通过建立集体林权组织,形成了按劳分配、利益共享的集体经济模式。农民通过劳动获得收益的机制,激发了林业生产的积极性。 2、改善了农村生产条件。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将国有林地转给农民,林区所在的村民集体获得了一定的物质利益和经济收益。在林区内,农民可以自由选择经营模式,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实际情况,合理利用林地资源,进而提高了各自家庭的经济条件和生产力。 3、强化了生态保护。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使森林资源管理主体由国家转移至村民集体,这就使村民集体更有可能实现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性发展,进而建立了一种森林资源保护机制。通过开展森林防火、林草综合治理、水源保护等系列活动,促进了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 二、存在的问题 然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权属矛盾问题。由于一个村庄中的森林归属集体,而森林里各个部分又由不同的家庭所有,所以在实践中存在的权属矛盾会影响到林地的规范利用和生态保护。 2、效益分配问题。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村民集体获得了林地资源的管理权和经济利益分配权。然而,村民集体内部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使得一些村民成员无法享受到这些好处。一些地区还出现了以个人利益为前提的乱伐林木行为。 3、产权维护问题。企业或外部个人的介入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使得林地使用、转移、租赁等方面的管理责任难以确定,导致了相关产权维护的问题日益突出。 三、对策 为了进一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以解决存在的问题。 1、解决权属矛盾问题。首先,要完善林地确权登记管理机制,加快完成林地用途管制和标记,建立农村地界碑的标识和管理制度。然后,建立作业划分、产权归属、效益协作的林业合作组织,制定符合集体利益的林地利用方案。 2、调整利益分配机制。首先,应该建立村庄干部义务劳动制度和群众自治标准,根据村民劳动和贡献的不同,对村民进行积分考评,进而把村民的劳动和贡献与林地分红联系起来。其次,要建立绿色退耕还林奖励制度,加大对农民退耕还林的奖励力度。 3、加强产权维护。通过实行明确的资源的产权制度、确定权属,建立资产产权登记制度,以及将林地与其他资源区分,发展综合利用,整合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土地资源等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益。同时,加强对非法采伐行为的打击力度和对违法经营、破坏采伐等行为的处罚力度,维护林地产权和集体林地管理权。 总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我国保护森林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推进的过程中,需要继续加强和完善这项工作。加强村民集体自治、加强权属维护、加强保护森林的力度,才能实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长足发展。

快乐****蜜蜂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