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国进出口贸易碳转移排放测算方法分析与评价 随着国际沟通的日益频繁,保护环境的观念从崇尚到实践愈发地被重视。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目标。碳排放问题早已成为全球环境问题的重点之一。由于各国经济交往日益紧密,进出口贸易将对国家和全球的碳排放情况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对于中国进出口贸易碳转移的排放测算方法进行分析与评价,应该受到重视。 首先介绍碳转移的概念。碳转移是指产品或服务在进出口贸易过程中形成的相对大量的碳排放,由出口国向进口国转移。其主要表现形式是商品出口过程中排放的温室气体(即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的影响,导致国际碳排放增加。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许多产业因为成本原因而向外流动,因此有碳排放的转移。这就导致在某个国家生产的产品实际上是为另一个国家消费的,而这种消费往往是相当“碳排放”的。所以,计算和掌握进出口贸易中的碳排放量,对于有效控制全球碳排放的总量是非常有意义的。 其次,介绍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特点。作为世界工厂,中国在全球业务中具有重要地位。随着开放和发展的深入,中国进出口贸易量是逐年递增的,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出口的大量商品对世界经济和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研究表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往往伴随着高碳排放。因此,对于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碳排放问题,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对于中国进出口贸易碳排放的测算方法,目前主要有三种:输入输出法,研究更远原理和“分裂手法”。输入输出法是在全社会经济活动中,通过“投入产出表”将能源、环境和非可再生资源方面的在进出口中碳排放量进行测算。更远原理指的是产品经过多道工序加工,各地区的累加作用使得排放总量越来越大,在加工价值域的基础上,使最终产品的内含碳排放的测算更为准确。分裂手法从产品成本的角度考虑国际分工对商品内含碳排放变化的影响,通过关注商品在生产第一阶段的能源消耗(在原产地),最终到达消费国的商品的内含碳排放影响。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但是使用后者能基于企业透明报告中的数据,将进口国和出口国的贸易透析。 在这些方法中,输入输出法是在测算中国进出口贸易碳排放方面应用最广泛的方法。这种方法有很大的优势,例如结果可靠,相对简单易行,可以适应不同数据的范围,以及全球化数据的广泛使用等。但是,输入输出法的局限性也是不容忽视的。由于该方法不考虑转移效应,仅仅只能反映在国内的多种投入来源,所以无法获得更全面的贸易碳排放的信息。 这就需要设计一些新的方法加深了解。目前,从能源和碳排放的角度出发,一些研究人员已经在测算进出口贸易中的碳排放方面提出了更为科学、合理的方法,例如综合评估法和生命周期分析法等。在这些方法中,生命周期分析法显然是最为优秀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能够评估一个产品或服务从生产到后处理的全生命周期,以此梳理出所有环节在能源、物质、信息交流、污染物和废弃物排放方面所产生的影响,从而可以更准确地预测产品或服务在环境中造成的影响。因此,有理由把生命周期分析法作为测算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碳排放的首选方法。 综上所述,了解和测算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碳排放问题是非常重要的。碳转移问题不仅是全球环境问题,更是全球贸易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有效地控制进出口贸易的碳排放,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测算方法,同时,加速实施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政策是关键。本文介绍了输入输出法、更远原理、分裂手法和生命周期分析法,并提出生命周期分析法是当前进出口贸易碳排放测算中最为可靠和最为合适的方法。

快乐****蜜蜂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