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我国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我国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摘要:产业技术创新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手段。为了准确评估我国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状况,本文基于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构建了适用于我国的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基础性指标、中间性指标和综合性指标三个层次。具体而言,基础性指标主要涵盖科技投入、人才培养、科研机构等方面;中间性指标主要考察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创新能力等方面;综合性指标则综合了产业技术创新的各个方面,并通过加权求和得到最终的评价结果。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为评估我国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产业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科技投入;人才培养;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创新能力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产业技术创新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不仅在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而且在国际竞争中也逐渐展现出强大的实力。然而,鉴于我国产业技术创新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如科技投入不足、人才培养不完善等,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产业技术创新的发展,有必要对其能力进行评价,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提升的途径。 二、相关研究综述 国内外学者对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其中,Schumpeter提出的“创新链”理论被广泛应用于衡量企业的创新能力,其核心是创新决策、研发和创新成果的转化等。此外,Porter提出的“创新竞争优势”理论也为评价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国内部分学者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关于我国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实证研究。例如,何帆等(2015)通过构建产业创新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从研发投入、创新能力、产学研合作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估;李军等(2017)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从科技创新投入、创新环境和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考察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三、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基于前述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实证成果,本文构建了适用于我国的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基础性指标、中间性指标和综合性指标三个层次。 1.基础性指标 基础性指标主要涵盖科技投入、人才培养、科研机构等方面。具体包括研发经费占GDP比重、科技人员占全员比例、高校科研经费占社会科研经费比例等指标。科技投入是产业技术创新的基础,科技人员和科研机构则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和支撑。 2.中间性指标 中间性指标主要考察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创新能力等方面。具体包括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数量、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能力、企业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比例等指标。科技成果转化是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环节,企业的创新能力则是实现产业技术创新的主要途径。 3.综合性指标 综合性指标综合了产业技术创新的各个方面,并通过加权求和得到最终的评价结果。具体包括创新环境得分、产业创新竞争力排名等指标。创新环境是产业技术创新发展的良好条件,而产业创新竞争力排名则是对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整体评价。 四、研究结论与展望 本文基于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构建了适用于我国的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这一指标体系覆盖了产业技术创新的核心方面,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通过对我国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可以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提升的途径,为制定政策和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提供参考。然而,鉴于本文所涉及的研究是基于现有理论和研究成果的,仍需进一步的实证研究和改进,以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何帆,李小靖.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产业创新竞争力评价研究——以广州开发区为例[J].管理评论,2015,27(2):174-184. 李军,隋红,段亚婷.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构建[J].科学学研究,2017,35(3):171-178.

快乐****蜜蜂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