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杂交水稻部分品质性状的配合力研究 摘要 杂交水稻是利用区别于自交的优势进行育种的技术手段,通过杂交可以提高水稻产量、抗病性、品质等性状。本文利用配合力研究方法,对杂交水稻的部分品质性状进行探究,以期为杂交水稻的育种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 关键词:杂交水稻;配合力;品质性状。 引言 水稻是人类主食中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全球主要的粮食供应来源之一。稻作栽培历史长达数千年,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粮食需求量的增加,单纯依靠传统的耕作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因此,杂交水稻的育种技术便应运而生。 配合力是指杂交后代性状表现的优胜劣汰现象,是杂交育种的关键基础。而在杂交水稻的育种过程中,对于部分品质性状的配合力特性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例如水稻的产量、品质等性状都与水稻种质的遗传背景有直接关系,而杂交时配合力的遗传特性就会对其产生影响。因此,对杂交水稻部分品质性状的配合力研究具有极大的价值和意义。 材料和方法 本文选取品种为Nipponbare和Kasalath的杂交后代F1、F2、BC1、BC2、F1'S、F2'S等共计7个群体,同时选取Nipponbare和Kasalath作为母本和父本,分别测定水稻产量、水稻外观品质、米质感评价指标、营养成分等性状,以及其他相关的品质性状,比如米食味品质、花期等。 分别对每个群体进行外观品质、形态性状等基本测定,计算每个群体相应品质性状的平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同时,通过F-test进行方差分析和相应的显著性检验,以判断所测定性状是否存在遗传差异。接下来,根据基于F1还原的Dixion平均量分析法,对所测定的指标进行不同配合子代的遗传参数进行估计和分析,确定相应品质性状究竟受到了何种遗传效应的影响,进而对其配合力进行了研究。 结果 通过实验测得,所选品种的外观品质、形态性状等基本测定数值较为稳定,同时习性表现上也存在差异,证明了其种质遗传背景上的差异。结合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来看,水稻产量、形状性状、花期等性状都存在显著差异,表明其可能受到了基因遗传背景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进一步,我们进行了配合力研究,以产量和品质两类性状为例,不同杂交子代中,相应性状的配合力系数及遗传参数均有所不同。总体而言,F1后代中产量、外观品质、形态性状等指标的配合力系数普遍高于其他后代,表明其性状的稳定性较高,且可能是一种具有较高育种潜力的种质类型。而BC1、BC2后代的产量、品质等性状的配合力系数低于F1,表明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性状的不稳定、易分离的现象。 讨论 本文研究表明,在杂交水稻的育种过程中,所选的母本和父本的基因背景、环境因素等均会影响不同后代群体的产量、品质等性状,同时,不同后代间配合力的不同也会对其性状的表现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杂交水稻育种时,必须认真选择种质材料和构建合适的育种方案,以达到优化基因结构、提高育种效率的目的。 结论 本文通过配合力研究探究了杂交水稻部分品质性状的表现,结果表明母本和父本的基因背景、环境因素等均会影响不同后代群体的产量、品质等性状,同时,不同后代间配合力的不同也会对其性状的表现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杂交水稻育种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种质材料和构建合适的育种方案,以达到优化基因结构、提高育种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会芬.杂交水稻的育种技术[J].粮食与饲料,2016(9):9-10. [2]朱大成,潘宏志,王会春.水稻品质形态性状的配合力分析[J].植物杂志,1997,17(4):430-432. [3]张倩,陈书英.水稻家坐标图法及其在杂交育种中的应用[J].中国农学通报,2005(11):72-75.

快乐****蜜蜂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