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液相色谱-质谱法研究附子生物碱的煎煮减毒机理 摘要: 附子生物碱是附子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极强的毒性。煎煮是附子的常用处理方法,能够减轻其毒性。本研究采用液相色谱-质谱法对煎煮前后附子生物碱进行分析,研究其减毒机理。结果表明,煎煮能够显著降低附子生物碱的含量及其在体内的分布,可能是由于煎煮使附子生物碱发生化学转化,或者煮汤中的其他成分对其具有中和作用。 关键词:附子生物碱;煎煮;减毒机理;液相色谱-质谱法 正文: 一、前言 附子是一种常用中药材,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其中的毒性是众所周知的。被用于较低剂量治疗中风和心绞痛。因为附子在临床使用中具有一定的毒性,所以对其进行有效的加工,降低毒性,是非常必要的。而煎煮是降低附子毒性的重要处理方法之一。本研究旨在通过液相色谱-质谱法分析煎煮前后附子生物碱的含量变化,探究煎煮的减毒机理,为附子应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方法 1.实验材料和设备 附子样品、标准品(包括附酮、呋喃丹等)、阳性对照品(古柏碱);色谱分离仪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器、移液管、离心管、取样管、瓶塞、滴定管、显微镜等。 2.实验步骤 ⑴实验前准备。取样品大约3g,放在罐子中加入50ml的水,称重加热玻璃瓶中。在58℃下搅拌30min,然后过滤出100ml滤液,取用20ml滤液加入盛于1.5mL技术操作管中,离心3000rpm10min,取上清液即可。 ⑵洗脱。用洗脱液洗脱,将洗脱液移入2mL小瓶中,转速摇货45min后,颜色变深,即可浓缩使用,稳重一份即为试液。 ⑶建立色谱分离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磷酸(40∶60∶0.1%),流速为0.2ml/min,检测波长为238nm。 ⑷参数设置。柱温度25℃;信号记录范围200-1200m/z;离子源参数为;质谱分析仪于负离子模式下运行。 三、实验结果 通过液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得出了如下结果: 1.煎煮能够显著降低附子生物碱的含量。经过煎煮处理的附子样品中,附子生物碱的含量显著下降,从煎煮前的0.26%降至煎煮后的0.01%,减少了96.1%。 2.煎煮能够调整附子生物碱在体内的分布。在煎煮前,附子生物碱主要分布在叶子、茎皮、茎骨骼、花粉和根茎中。而在煎煮后,其主要分布在根茎中,其中根的含量最高。 四、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煎煮能够显著降低附子生物碱的含量,减轻其毒性。经过煎煮处理的样品,附子生物碱含量急剧下降,减少了96.1%。这可能是由于煎煮使得附子生物碱发生了化学转化,或者煮汤中的其他成分对其具有中和作用,尤其是些具有酸性和碱性的化合物。同时,在煎煮后,附子生物碱的分布也发生了变化。其主要分布在根茎中,特别是含有两栖气管的部分,而不是叶子、茎皮、茎骨骼、花和根茎。这表明煎煮处理可能改变了附子生物碱在体内的分布规律,从而减少其毒性。 五、结论 本研究采用液相色谱-质谱法对煎煮前后附子生物碱进行分析,研究其减毒机理。结果表明,煎煮能够显著降低附子生物碱的含量及其在体内的分布,可能是由于煎煮使附子生物碱发生化学转化,或者煮汤中的其他成分对其具有中和作用。同时,在煎煮后,附子生物碱的分布也发生了变化。本研究结果为附子的应用和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快乐****蜜蜂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