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海洋深水区速度规律及速度场建立——以白云凹陷为例 随着海洋油气勘探和开发的日益增加,海洋深水区速度规律及速度场建立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以中国南海白云凹陷为例,探讨海洋深水区速度规律及速度场建立的相关问题。 一、白云凹陷介绍 白云凹陷是中国南海北部地区的一个深水盆地,位于北纬17°30′~19°30′,东经113°30′~116°30′之间,面积约为2.5万平方公里。盆地内沉积厚度达到5000米以上,是南海深水盆地中最厚的地区之一。白云凹陷地区油气资源潜力巨大,是中国南海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域之一。 二、深水区速度规律 速度是地震勘探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关系到地震波传播、成像质量等方面。在深水区,地震波传播、反射受到海水以及地壳结构等因素的影响,使得速度规律更加复杂。在白云凹陷地区,地壳结构呈现复杂隆起和坑谷结构,速度差异较大,这给深水区地震勘探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深水区速度规律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海水对地震波传播的影响 海水的存在会对地震波传播产生影响,降低地震波传播速度。海水速度大约在1500m/s左右,比陆地上的地层速度(大约在3000m/s左右)要慢很多,因此海水的存在往往会导致地震波信号的损失和衰减。 2.地壳结构的影响 地震波在不同的地质体中传播时,速度也会有所不同。在白云凹陷地区,盆地底部的砂岩层速度较低,约为1900m/s左右,而岩石层速度则较高,约为2500m/s左右,因此在勘探中需要对不同地质结构进行速度校正。 3.地震波反射和折射 地震波在不同地质体中传播时存在反射和折射现象,这使得地震波传播速度更加复杂。在白云凹陷地区,由于地质结构的复杂性,地震波传播存在很多的反射和折射现象,需要对速度进行精细的校正和修正。 三、深水区速度场建立 在深水区勘探过程中,需要建立高精度的速度场模型,以提高勘探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白云凹陷地区,由于地质结构的复杂性和地震信号的复杂性,建立高精度的速度场模型非常困难。目前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建立速度场模型: 1.速度分层法 速度分层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它通过根据地质结构的不同将勘探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层次,然后对不同层次进行速度分层校正,从而建立三维速度场模型。 2.全波形反演法 全波形反演法是一种基于完整地震波数据反演速度场的方法。它可以充分利用地震波的全部信息,尤其是低频信息,从而建立高精度的速度场模型。 3.地震偏移反演法 地震偏移反演法是利用地震偏移数据反演速度场的一种方法。它通过估计地震偏移数据中的速度信息,从而建立速度场模型。这种方法相对于全波形反演法要简单一些,但精度稍逊。 四、总结与展望 总体来说,海洋深水区速度规律及速度场建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领域,需要综合考虑海水、地质结构、地震波传播等多方面因素。在白云凹陷等深水区勘探中,建立高精度的速度场模型是非常重要的,能够提高勘探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未来,随着勘探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深入研究,相信会对海洋深水区速度规律及速度场建立等方面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研究。

快乐****蜜蜂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