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稻麦轮作下不同还田模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引言 稻麦轮作是一种常见的耕作方式,可以提高粮食作物的产量和土地的效益。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不同的还田模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旨在探讨不同还田模式对稻麦轮作下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科学利用土地资源。 1.稻麦轮作及其作用 稻麦轮作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先种植水稻,后紧接着在同一块田地上种植小麦。该轮作方式可以利用水稻生长期间堆积的有机质和养分,促进小麦发芽生长,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此外,稻麦轮作还可以减轻土壤病虫害的发生,保持水稻健康生长。 2.土壤酶活性及其意义 土壤酶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催化剂,能够加速化学反应过程,提高土壤的养分利用率和结构稳定性。土壤酶活性的高低反映了土壤质量和生物多样性,既可以评价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也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因此,研究土壤酶活性变化有助于改善土地利用和农业生产。 3.不同还田模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3.1.常规耕作方式 常规耕作方式是指传统的耕作方式,即依靠人工或机械将土壤翻耕松散,破坏土壤结构,去除有机质,从而降低土壤酶活性。另外,长期耕作还会加速土壤侵蚀和贫瘠化,导致土地生产能力下降。 3.2.直播种植技术 直播种植技术是指不经过翻耕的种植方式,直接将种子播撒在土壤表层。这种种植方式可以保持土壤结构和有机质含量,减少水土流失,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提高土壤酶活性。 3.3.绿肥还田模式 绿肥还田模式是指在作物种植期间在田间种植绿肥植物,主要用于土壤改良。绿肥植物可以促进土壤微生物生长,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酶活性。此外,还可以减少土壤侵蚀、提高水分保持能力,降低氮肥和农药的使用量。 4.结论 稻麦轮作下的不同还田模式对土壤酶活性有很大的影响。传统的常规耕作方式会破坏土壤结构和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酶活性。而采用直播种植技术可以保持土壤结构和养分含量,增强土壤酶活性。最后,绿肥还田模式可以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酶活性和农业生产效益。 参考文献: 1.李文彬,章代英,冷雪菲.水稻-小麦轮作优化模式研究[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6(3):177-179. 2.张云,刘忠范.农业氮素循环与土壤酶研究进展[J].农技推广与服务,2016(4):102-105. 3.朱善文,杨跃斌,袁芳芳.绿肥还田技术研究进展[J].农机化研究,2016(1):85-89.

快乐****蜜蜂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