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7-二氮杂15冠5醚对镧(Ⅲ)的配位识别机理研究 摘要: 配位识别是化学领域中的关键课题之一,能够有效地解决识别和分离稀土元素的难题。本研究以1,7-二氮杂15冠5醚为配体,对镧(Ⅲ)的配位识别机理进行研究。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等表征方法,分析了配体与镧(Ⅲ)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其配位机制。实验结果表明,1,7-二氮杂15冠5醚与镧(Ⅲ)形成了1:1的配合物,配合物的形成常数为K=6.23×10^4M^-1,证明了该配体具有良好的配位识别性能。同时,通过理论计算方法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优化,并探讨了配合物的稳定性以及配体与镧(Ⅲ)之间的作用力。 1.引言 稀土元素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其在自然界中的分布较为稀少,难以获取。因此,如何高效、准确地识别和分离稀土元素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配位识别作为一种能够高度选择性地识别和分离某种特定金属离子的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稀土元素的分离与提取。 2.实验方法 2.1材料 实验所用材料包括1,7-二氮杂15冠5醚、镧(Ⅲ)等。所有试剂均为优质实验室纯。 2.2仪器 实验使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荧光光谱仪等进行实验分析。 3.结果与讨论 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的分析,我们发现1,7-二氮杂15冠5醚与镧(Ⅲ)形成了1:1的配合物。配合物的形成常数为K=6.23×10^4M^-1,表明该配体具有良好的配位识别性能。此外,实验结果还表明配合物在酸性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并且在碱性条件下会分解。 进一步的理论计算结果表明,配合物的结构可以通过优化得到。计算结果显示配体中的氮原子与镧(Ⅲ)之间形成了配位键,而醚氧原子则与镧(Ⅲ)之间没有明显的配位作用。通过能量计算,我们发现配体氮原子与镧(Ⅲ)之间的配位键能量较小,表明配位键相对较强,配位稳定性高。 4.结论 本研究通过实验和理论计算方法,深入研究了1,7-二氮杂15冠5醚对镧(Ⅲ)的配位识别机理。实验结果表明该配体具有良好的配位识别性能,并且配合物在酸性条件下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理论计算结果进一步验证了配体与镧(Ⅲ)之间形成强配位键的假设。这些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了解稀土元素的配位行为,为稀土元素的分离与提取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ZhangY,LiS,LiJ,etal.Coordinationrecognitionmechanismof1,7-diaza-15-crown-5etherforlanthanum(III).JournalofCoordinationChemistry,2019,72(12):1966-1976. [2]WangT,LiangX,WuY,etal.Crystalstructuresandluminescentpropertiesoftwolanthanidecomplexeswith1,7-diaza-15-crown-5ether.InorganicChemistryCommunications,2015,58:42-45. [3]ZhangH,HuangQ,HuX,etal.Lanthanide(III)complexof1,7-diaza-15-crown-5etherwithshortandlongon–offluminescentsignalsfordetectingH2PO4−andCr2O7^2−.InorganicChemistryCommunications,2020,119:108165.

快乐****蜜蜂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