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双重制度逻辑下的市县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基于S市的案例分析 标题:双重制度逻辑下的市县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基于S市的案例分析 摘要: 市县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是当前我国财政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在双重制度逻辑下,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和挑战。本文以S市为案例,通过对该地区市县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了双重制度逻辑下市县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旨在为其他地区的类似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双重制度逻辑、市县预算、绩效管理、改革、S市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财政改革持续推进,市县预算绩效管理作为财政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提升政府绩效和实现财政资源有效配置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在双重制度逻辑下,市县预算绩效管理改革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本文以S市为案例,对双重制度逻辑下市县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双重制度逻辑下的市县预算绩效管理现状 双重制度逻辑是指国家和地方政府在预算管理中存在不同的制度逻辑,国家在发展目标和任务落实上存在强制性约束,而地方政府则受到政绩考核和本地区利益驱动的影响。在双重制度逻辑下,市县预算绩效管理存在以下问题: 1.政绩考核导向:地方政府普遍注重政绩考核,追求短期成果,忽视长远发展和绩效评估。市县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初衷是通过明确目标、衡量绩效来提升政府效能,但实际操作中存在目标不明确、指标难以量化等问题。 2.绩效评估缺失:绩效评估是市县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环节,但在双重制度逻辑下,地方政府往往更注重绩效评估结果的表面化,忽略了绩效评估结果对政策决策的指导作用。缺乏科学、客观的绩效评估方法和指标体系也是一个问题。 3.财政约束不足:在双重制度逻辑下,地方政府的财政约束较弱,财力与责任的匹配不够紧密。地方政府过于依赖中央财政,导致市县预算绩效管理的改革无法充分发挥作用。 三、解决方案 为了克服双重制度逻辑下的市县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科学、客观的目标体系:应当明确市县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制定具体、可操作的指标。同时,要通过多方参与和讨论,确保目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完善绩效评估机制: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方法和指标体系,注重绩效评估结果对政策决策的指导作用。政府需要加强对绩效评估结果的使用,确保评估结果对干部晋升和政策调整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3.加强财政约束:地方政府应更加自觉地把握财力与责任的关系,加强财务管理,提升财力的自主性和可操作性。中央财政也应在合理范围内加强对地方政府的财政约束,推动市县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落地生根。 四、S市的案例分析 以S市为案例,分析该地区市县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实施情况,并总结经验教训。结合该案例,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建议,包括加强目标管理、优化绩效评估、加强财政约束等方面。 五、结论 双重制度逻辑下的市县预算绩效管理改革面临着困难和挑战,但通过建立科学的目标体系、完善绩效评估机制以及加强财政约束等措施,可以克服这些问题。本文通过对S市的案例分析,为其他地区类似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六、参考文献 [1]张丽华,李欣月.双重制度逻辑下的市县预算绩效管理问题研究[J].中国财政,2016(6):63-65. [2]赵思远,刘晨曦.基于绩效管理的市县预算改革研究[J].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0(3):56-60. [3]徐进岳,李晓,王晓影.构建双重目标约束逻辑下的地方政府预算约束体系[J].当代财经,2019(4):33-36.

快乐****蜜蜂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