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安庆迎江寺建筑布局及空间营造研究 安庆迎江寺作为安徽省的一座古建筑,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作为佛教寺庙,安庆迎江寺在建筑布局和空间营造方面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本文将从迎江寺的历史背景、建筑布局和空间营造等方面阐述其特点。 一、历史背景 安庆迎江寺始建于北齐年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是安徽南部地区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名刹之一。从历史上看,迎江寺曾经是庐州刺史马隆所建,在唐宋时期曾经是三大名刹之一。又在明清时期曾经名闻一时,吸引无数信徒到此朝拜,是安徽省的重要文化旅游景点之一。 二、建筑布局 安庆迎江寺占地面积广阔,建筑规模宏大,布局科学合理。迎江寺建筑布局以“三进”即门、殿、宝塔为主体构成,前进院、后进院庭院依次递进,采用中轴线对称式布局。 1、前进院 前进院主要由山门、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前殿、配殿组成。山门位于进院,为三重大型单檐歇山顶,宽18.8米,深13.5米。门楼面向东依迎江而建,是寺院的正门,门楼内坐南朝北。 大雄宝殿是迎江寺的主殿,余清、恽寿平等著名书法家曾在大雄宝殿上题写“迎江寺”三个大字。大雄宝殿前殿位于大雄宝殿前面,禅房位于后面,是僧侣诵经的地方。 配殿是指大雄宝殿左右两侧之室,一侧供奉文殊菩萨,另一侧供奉普贤菩萨。殿内色彩斑斓,工艺精湛,富有装饰性。 2、后进院 后进院包括佛殿、讲经堂、藏经楼、钟楼等 佛殿是寺中藏佛菩萨像的殿堂。佛殿分为东西两殿,东殿供奉释迦、观音、普贤、大势至等诸佛,西殿供奉文殊、普贤、观音、福德、大势至等佛像。 讲经堂是寺中讲经的地方,是一间规模较小的单檐歇山顶建筑。 藏经楼顶层为五层,下部四层专门藏放经文和壁画,殿内藏书达千部,均为明代版本。 钟楼是安庆迎江寺中最高的建筑,位于后进院宝塔旁边,高约44米。它是唐代所建,因其形似钟而得名。据记载,钟楼中曾经藏放过西夏宝多经。 三、空间营造 安庆迎江寺是在传统的建筑营造思想下,将佛教文化融入到建筑的空间设计中,营造出了一种独特的既宏大又平和的空间感。具有以下几点特征: 1、建筑物的通透感和光线感 迎江寺建筑以通透为主要特征,廊与廊之间的拱门、殿与殿之间的廊道,相互连通通行。殿堂透明,阳光透过彩画玻璃照耀着殿堂,产生出玻璃与阳光相互映照的效果,极具美感。 2、建筑物的和谐感 迎江寺在建筑风格上,突破了寺庙规制的传统,以自然为本,注重和谐的比例和美学意义上的造型。从寺内的宗教角度看,更加体现了大乘佛教的信仰体系。 3、建筑物的气势感 建筑物的气势感是指其建筑的总体风格和即视感。此外,建筑物的气势还包括以规模、燃眉、色彩、造型、细节、分散、尊贵度等多个方面而表现出的宏大感和威严感。迎江寺既有道教位阙殿的古老气息,又有佛教千佛殿的悠远宁静,还有唐代高压的气势感,各种建筑元素有机结合,一脉相承。 四、总结 安庆迎江寺建筑布局和空间营造是经受了千百年的考验而得到完整体现的。迎江寺建筑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体现了佛教文化的内涵。在学习和借鉴中,我们可以加以发扬光大,并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将其运用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以更好地丰富我们的文化内涵。

快乐****蜜蜂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