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结构设计必须要控制的11个比值.docx / 文档详情
结构设计必须要控制的11个比值.docx 立即下载
2024-12-05
约2.7千字
约5页
0
22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结构设计必须要控制的11个比值.docx

结构设计必须要控制的11个比值.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PAGE\*MERGEFORMAT5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5页



结构设计必须要控制的11个比值

1、轴压比:定义:轴压比指柱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值;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的结构,取无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力设计值【抗规第6.3.6】;轴压比指柱考虑地震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值【高规第6.4.2条】墙肢轴压比指墙的轴压力设计值与墙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值【抗规第6.4.2条】。不计入地震作用组合(条文说明)目的:主要为控制结构的延性。注意:应按规范要求对结构地震作用进行调整:特殊结构地震作用下内力调整、0.2Q0调整、墙柱弱梁、强剪弱弯调整等等(程序可自动完成),短柱的调整。2、剪重比定义:结构任一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与该层及其以上各层总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比值;抗规:5.2.5抗震验算时,结构任一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应符合下式要求:高规:4.3.12条多遇地震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时,结构各楼层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剪力应符合下式要求:内涵:是反应地震作用大小的重要指标,主要为控制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确保结构安全性,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结构的刚柔程度,剪重比应在一个比较合理的范围内。剪重比太小,说明结构刚度偏柔;剪重比太大,说明整体结构偏刚,会引起很大的地震力,不经济。抗规表5.2.5给出了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的要求,当不满足时,应优化设计方案、改进结构布置或调整结构总剪力和各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使之满足要求。地下室由于受回填土的约束作用,可以不考虑剪重比调整。3、刚度比定义:结构楼层与其相邻上层的侧向刚度的比值。目的:主要为控制结构竖向的规则性,以免竖向刚度突变,形成薄弱层,分类:PKPM系列软件提供了三种刚度比的计算方式:分别是剪切刚度,剪弯刚度和地震作用与相应的层间位移比。剪切刚度主要用于底部大空间为一层的转换结构及对地下室嵌固条件的判定;剪弯刚度主要用于底部大空间为多层的转换结构;地震作用与层间位移比,通常绝大多数工程都可以用此法计算刚度比,也是软件的缺省方式。高规:第3.5.3条A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层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不宜小于其相邻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80%,不应小于其相邻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65%.注意:层刚度比要有层的概念,对如坡屋面的顶层、体育馆、看台、工业建筑等,可不考虑层刚度特征;对多塔结构,刚度的计算应把地盘切开,只保留与该塔相连的2~3跨的底盘结构;对错层结构或带夹层的结构,层刚度可能得不到合理的计算结果;受剪承载力的计算与混凝土强度、实配钢筋面积等因素有关。实现途径:程序自动计算楼层刚度比,来决定是否采用1.15(1.25)的楼层剪力增大系数;对特别明显的薄弱层(如框支结构的转换层)应强制制定为薄弱层,并乘以1.15(1.25)的剪力增大系数。4、刚重比定义:结构刚度与重力荷载之比目的:主要为控制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以免结构产生滑移和倾覆。高规:第5.4.2及5.4.4条对刚重比作了相关规定,应根据刚重比的大小,判断是否需要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影响;判断结构的整体稳定性是否满足要求。5、层间位移角(楼层最大位移与层高比)定义:按弹性方法计算的风荷载或多遇地震标准值作用下的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目的:刚度控制指标,避免产生过大的位移而影响结构的承载力、稳定性和使用要求。抗规:第5.5.1条和第5.5.5条作了相应规定。高规:第3.7.3条和第3.7.5条作了相应规定。注意:应在刚性楼板假定下计算;是否满足规范要求由设计人员判断。电算:计算结果详见WDISP.OUT文件。6、扭转位移比(层间位移比)定义:楼层最大杆件位移与平均杆件位移的比值;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目的:是控制结构扭转效应的参数,主要控制结构平面规则性,以免扭转对结构产生不利影响。抗规:第3.4.3;3.4.4条作了相关规定,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楼层的最大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不大于该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平均值的1.2倍;扭转不规则时,应计入扭转影响,且楼层竖向构件最大的弹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分别不宜大于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平均值的1.5倍,当最大层间位移远小于规范限值时,可适当放宽。高规:第3.4.5条作了相关规定。延伸:判断扭转不规则时应按刚性楼盖的假定建模计算,刚性楼盖是指楼盖两端的位移不超过平均位移的两倍。位移计算必须假定刚性楼盖,构件计算可采用弹性楼盖。要求:高层建筑验算位移比要考虑偶然偏心,多层建筑可以不考虑;位移比超过1.2时,需考虑双向地震作用。措施:结构扭转问题的解决办法:对多层结构,加大周边构件,加大外墙柱和框架梁截面,尽量减小中柱截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结构设计必须要控制的11个比值

文档大小:22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