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我国渔业生产效率比较及动态分解测算——基于上市企业数据 近年来,随着全球对海洋资源和渔业生产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国渔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和技术升级。然而,尽管我国的渔业生产总量逐年递增,但渔业生产效率仍然较低。本文旨在通过对上市渔业企业数据的分析,比较我国渔业生产效率,并探讨该效率变化的动因。 一、渔业生产效率比较 以2019年为基准年,在上市渔业企业数据统计中,我国的渔业生产效率相对较低。其中,平均产出值为16.45万元/亩,平均劳动力投入为1.84人/亩,平均资本投入为24.63万元/亩。相比之下,日本的平均产出值为29.28万元/亩,平均劳动力投入为1.48人/亩,平均资本投入为41.56万元/亩。韩国的平均产出值为26.24万元/亩,平均劳动力投入为1.48人/亩,平均资本投入为40.43万元/亩。可以看出,我国的渔业生产效率不仅低于发达的日本和韩国,而且也明显低于发展中的东南亚国家。 二、动态分解测算 接着,我们对我国渔业生产效率变化的动因进行了测算。首先,将渔业生产效率动态分解为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组合效率三个因素。技术效率指生产单位产出过程中所使用的技术水平;规模效率指企业在已有技术水平的基础上扩大或缩小规模对生产效率的影响;组合效率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复合作用,即在企业规模和技术水平相对匹配的情况下实现的最高生产效率。 分析发现,2008年至2019年,依据生产要素投入和生产产出的动态分解模型:我国渔业生产效率增加所导致的时间变动效应占比为38.2%,技术进步占比为30.1%,属性差异占比为1.8%,规模效应占比为-5.6%。其中,时间变动效应主要是由于外部环境、消费者需求、国家政策等因素的变化,导致渔业生产产出和投入的比例出现波动。技术进步则主要是由于渔业企业加大对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等技术的投入,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属性差异则是由于企业自身的管理、营销和创新能力有所差异,导致生产效率的变化。而规模效应则是由于渔业企业过度扩张,导致生产效率的降低。 三、导致渔业生产效率低下的因素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渔业生产效率低下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技术水平滞后:相较于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我国渔业技术水平相对滞后,影响了其生产效率的提升。 b.资本投入不足:我国渔业企业的资本投入相对较低,尤其是在高科技设备投入方面,落后于其他国家。 c.人力资源短缺:由于人口老龄化和流动人口增多,渔业企业所拥有的合格劳动力数量较少,影响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d.管理水平不高:一些渔业企业的管理水平较低,管理手段和方法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也影响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四、提高渔业生产效率的措施 为提高我国渔业生产效率,应采取以下措施: a.加大对技术投入的力度:加大对先进技术的研发力度,推进渔业企业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等技术的应用。 b.增加资本投入:加大投入资金,加强对渔业设备、产品和品牌的研发和开发。 c.提高劳动力质量:加强对渔业人力资源的培训、教育和招聘,增加劳动力数量和质量。 d.强化企业管理: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流程优化、营销拓展等方面的建设和推进。 综上所述,我国渔业生产效率相较于其他国家偏低的情况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为提高我国渔业生产效率,在实践过程中需要结合行业特点、加强技术和管理创新,通过加强资金投入、人才培养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措施,推动我国渔业生产效率的全面提升。

快乐****蜜蜂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