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探讨我国土壤污染保护的法律制度 随着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发展的加速推进,我国土壤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据国家环保部数据显示,全国土壤污染面积超过13%。而有些地区因为长期的生产活动或历史遗留问题,土壤污染更加严重。长期以来,不断有人呼吁要加强土壤污染治理与保护,而法律制度的建立也是保护土壤环境的基础。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土壤污染保护的法律制度。 一、我国土壤污染法律制度的发展历程 土壤保护领域的立法起步较晚,我们目前拥有的一系列法律法规也是经过不断的完善和修改才逐步得以形成。总结如下: 1.环境保护法 1989年,我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其中就规定了地下水、大气、土壤等环境的保护要求。 2.土地管理法 1998年,为了保护土地资源及其生态环境,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明确了土地的分类、利用、保护等管理要求。 3.土壤污染防治法 2018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正式实施。该法明确划定了土壤污染的防治责任、土地利用的规划及审批、环境监测与评估、修复与治理、污染源排放控制等内容。 二、土壤污染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立法层面,我国的土壤保护法律制度较为完善,但实际执行的情况表明,这些法规存在一些问题: 1.法规条文不够严格 在具体实施中,有些法规的执行过程存在“口袋式监管”的现象,有些法规制定的行政处罚力度不够,让一些企业能够得寸进尺,依旧对土壤环境不负责任。土壤保护法律制度的严格程度不足,导致违法违规企业无所顾忌,甚至不断在原地循环使用,得不到有效解决。 2.地方政府执法能力不足 虽然地方政府在泥淖于治理污染土地、让生态环境恢复健康的道路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工作量过于庞大化的同时,执法执行能力也是限制地方政府进行土壤保护工作的重要因素。 三、对我国土壤污染法律制度建设的建议 1.加强法规执行力度 针对土壤污染防治法执行现状,应明确责任主体和责任要求,加强对属地政府的监督,对违法违规者严格惩罚,更好的体现土壤污染防治的效力。 2.加强地方执法能力 加强地方执法能力,提高制定出的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此时,各级政府部门应该逐步正规化执行任务,提供更加支持和合规的奖励措施,以达到大力推进国土保护体系建设的目的,将法规的执行作为关键所在。 3.加大科技投入 建立智能分析、智能监管的大数据信息平台,全方位动态监测、预警空气质量、污染治理进度,提高土壤污染防治预警研判能力,为土壤保护工作提供科学、系统、数据化的保障。 4.增设环境司法部门 建立起关注土壤、大气、水生物、大洋等细分领域的特定法院、法庭,构建全方位的立法制度,健全我国自然生态环境快速恢复的法律措施。 综上所述,我国土壤污染法律制度建设应加强法规执行力度和地方执法能力、加大科技投入、增设环境司法部门等举措,这些都是保护我国土地资源、保持自然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空间的必要步骤。

快乐****蜜蜂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