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新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模式研究——基于渐进性制度变迁理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社会的深层次变革,农地产权制度在不断变迁。本文旨在探讨新中国农地产权制度的变迁模式,并运用渐进性制度变迁理论进行分析。 一、新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概述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农地所有权基本上由个体农户所有。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承包土地使用权,国家则保留土地所有权。此时期的农地产权制度主要特点是:政府保障农民保有所承包土地,但土地成了最大公约数,农民的土地权利受制于国家的土地所有权。 199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农地产权制度逐渐演变,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胜利。 二、渐进性制度变迁理论解析 渐进性制度变迁理论指的是一个制度逐渐建立、巩固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由离散的制度变革引发的微观变迁构成,这些变迁积累起来最终导致制度变迁。在新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过程中,这个理论的作用十分显著。 三、新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模式 1、自由分配模式 在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土地的所有权基本上由个体农户所有。然而,在土改运动中,政府对农村土地实行公有化,所有权被收回。此时期的土地所有权是简单的、集中的政府所有制,它与自由分配模型直接沟通,在短时间内,由于政策上的制度性缺陷,土地使用权和农民权益受到了严重侵害。 2、统一承包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经历了削减集体经济、推行家庭联产和建立农村土地承包制度三次显著变革。改革开放后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以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方式,允许承包地和互换地,以家庭为单位承包农民集体土地,使土地所有权基本得到保障,承包权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 3、股份合作模式 股份合作制在农村深化改革中逐渐兴起,股份制改革清晰规定了“两权”分离,实现了集体和农民之间的双重获益,既使集体拥有了经济效益也保护了农民的承包权。 四、结论 在新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从自由分配模式到统一承包模式再到股份合作模式,这一过程是由离散的制度变革引发的微观变迁构成,这些变迁积累起来最终导致了制度变迁。渐进性制度变迁理论能够帮助我们系统地认识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的基本规律,对农地产权制度现代化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快乐****蜜蜂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