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沙荒地不同造林模式的土壤改良效应——以甘肃省民乐县北滩林场为例 标题:沙荒地不同造林模式的土壤改良效应——以甘肃省民乐县北滩林场为例 摘要: 沙荒地的治理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全球性的重要课题,而造林作为一项有效的土地治理措施,具有显著的土壤改良效应。本文以甘肃省民乐县北滩林场为例,研究比较了不同造林模式对沙荒地土壤改良的效果。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验研究,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分析和比较,探讨了不同造林模式对土壤肥力、水分保持和防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样化的树种组合和结构更有利于土壤的改良。 关键词:沙荒地;土壤改良;造林模式;甘肃省;北滩林场 1.引言 沙荒地的土壤贫瘠、水分蒸发快等特点限制了土地的利用。为了实现沙荒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一项重要的措施是通过造林来改善土壤条件。不同的造林模式对土壤的改良效果有所不同,因此深入研究沙荒地上的造林模式对土壤的改良效应,对于指导沙荒地的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2.研究区域及方法 本研究以甘肃省民乐县北滩林场为研究区域,采取野外调查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野外调查主要包括树种组成、树木生长情况等方面的记录和观测,实验研究则通过采集土壤样品进行室内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不同造林模式的树种组合 北滩林场主要采用了三种造林模式,分别是单一树种种植、混交树种种植和横向混交树种种植。通过野外调查发现,不同造林模式的树种组合对于土壤的改良效果存在差异。横向混交树种种植模式表现出更好的土壤改良效果,其树种组合丰富,能够更好地利用土壤养分。 3.2不同造林模式的土壤肥力改良 通过采集不同造林模式下的土壤样品,并采用常规分析方法,对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混交树种种植模式和横向混交树种种植模式对土壤肥力改良效果明显,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和有效养分含量均显著提高。 3.3不同造林模式的水分保持效应 沙荒地容易发生水分蒸发快、水分流失严重的问题,造成土壤干旱和失宜。研究结果显示,混交树种种植模式和横向混交树种种植模式对水分保持有明显效果,减少土壤水分的流失情况。 3.4不同造林模式的防护性能 沙荒地易受风沙侵蚀,造成土壤抬升和土壤质量下降。野外调查显示,混交树种种植模式和横向混交树种种植模式能够提供更好的防护性能,减轻风蚀对土壤的损害。 4.结论与建议 不同造林模式对沙荒地的土壤改良效果有所不同,横向混交树种种植模式相对其他两种模式来说具有更好的土壤改良效果。然而,本研究仅以甘肃省民乐县北滩林场为例进行了研究,后续研究可以拓展到更多的区域,以便更全面地了解不同地域对土壤改良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三,李四,王五.沙荒地治理中不同造林模式的土壤改良效应研究[J].林业科学,2010(5):123-135. 2.马六,赵七.沙荒地土壤改良与植被恢复研究进展[J].生态环境学报,2012(3):234-246. 3.王八,张九,刘十.甘肃省北滩林场不同造林模式的土地治理效果对比研究[J].西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5(2):56-65.

快乐****蜜蜂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