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经济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践探索 经济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践探索 摘要:作为高等教育的基础课程之一,经济学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针对经济学基础课程的思政教学,从教材内容设置、教学方法创新、评价方式改革等多个方面进行探索,旨在为经济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经济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教材内容设置;教学方法创新;评价方式改革 引言:经济学基础是经济学专业学生的入门课程,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传统的经济学基础课程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探索经济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践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素质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材内容设置的思政教育导向 经济学基础课程的教材内容设置是思政教育的重要依托。在教材选择上,应注重选用具有思政教育意义的教材。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与经济学基础课程紧密相连的教材,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其中。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引导学生对经济学理论的质疑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 二、教学方法创新的思政教育引导 传统的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往往以“灌输式”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然而,思政教育应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同时,教师可以注重学生的价值观引导,通过对现实经济问题的讨论和分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评价方式改革的思政教育落实 经济学基础课程的评价方式也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课堂测试和期末考试往往只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忽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可以改变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综合素质的评价。可以采用课堂表现、小组报告、个人书面报告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结论:经济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践探索旨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基础。在教材内容设置上,应注重思政教育的导向,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在教学方法创新上,应注重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在评价方式改革上,应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价。只有这样,经济学基础课程才能真正发挥其思政教育的作用,为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方新华,杨安进.如何发挥《经济学原理》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8(2):144-149. [2]王庆杰,左维国.联系实际提高学生思想的教学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2016(5):38-39. [3]林岐.经济学基础课中思政教育的实践[J].粤西学院学报,2016,10(3):156-159. [4]许振信.浅谈经济学课程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中的作用[J].高教论坛,2018,6:14-16.

快乐****蜜蜂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