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苏州失地农民安置社区微更新设计研究——以高新区华通社区为例 苏州失地农民安置社区微更新设计研究——以高新区华通社区为例 摘要: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失地农民安置问题成为当前中国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本文以苏州高新区华通社区为例,从微更新的角度出发,探讨失地农民安置社区的设计研究。通过深入调研和分析,本文建议在社区规划设计中注重公共设施建设、住宅规划与设计、就业机会提供以及社区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综合考虑,为失地农民提供良好的居住和生活环境,促进他们的社会融入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失地农民安置;微更新;社区规划设计;公共设施建设;就业机会 一、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了土地资源,面临安置问题。失地农民安置是一个具有复杂性和巨大挑战性的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相关各方共同努力解决。良好的社区规划设计对于失地农民的安置和融入至关重要。因此,本文以苏州高新区华通社区为例,探讨失地农民安置社区微更新的设计研究,为改善失地农民的居住和生活环境提出建设性意见。 二、背景分析 苏州高新区华通社区位于苏州市高新区内,是一个典型的失地农民安置社区。随着高新区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农民被征地,需要进行安置。然而,现有的安置社区面临诸多问题,如公共设施不完善、住宅条件欠佳、就业机会匮乏等。因此,对华通社区进行微更新设计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和重要价值。 三、微更新设计的原则 1.公共设施建设:注重提供良好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设施,满足失地农民的基本需求。可以建设学校、社区医院、文化活动中心等,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2.住宅规划与设计:注重不同需求层次的住房类型和布局设计。可以设计多元化的住房形式,如普通住房、廉租房、公租房等,满足不同人群的居住需求。 3.就业机会提供:注重为失地农民提供就业机会,促进他们的就业和创业。可以与企业、社会组织等合作,提供培训和就业机会,帮助失地农民实现稳定的就业。 4.社区文化建设:注重打造具有社区文化特色的安置社区。可以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举办传统节日、文艺演出等,加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四、案例分析:苏州高新区华通社区 1.公共设施建设:在华通社区建设大型社区医院,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建设现代化学校,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建设图书馆和文化活动中心,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 2.住宅规划与设计:设计不同类型和结构的住房,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如普通住房、廉租房和公租房等,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3.就业机会提供:合作高新区的企业,为失地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和培训。鼓励并支持失地农民创办小微企业,提供就业和创业机会。 4.社区文化建设:组织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如社区文艺演出、传统节日庆祝等,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五、总结与展望 通过对苏州高新区华通社区的微更新设计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失地农民安置社区的规划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公共设施建设、住宅规划与设计、就业机会提供以及社区文化建设等方面。只有做到全方位的规划设计,才能为失地农民提供良好的居住和生活环境,促进他们的社会融入和可持续发展。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失地农民安置问题是一个长期化的过程,需要政府、社会和相关各方的持续努力。 展望未来,我们还可以进一步研究失地农民安置社区微更新的可持续性和效益评估,探索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设计方案。同时,加强与失地农民的沟通与合作,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华.中国城市化中的失地农民安置问题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7(11):54-59。 [2]杨小花.高新区农村土地出让与农民安置政策研究[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6,17(1):68-70。 [3]李宝洁,马立言.城市土地供应中农民土地权益保护研究[J].理论探讨,2016,34(8):31-34。 [4]张金梅,宫华.高新区土地整备规划中农民土地权益问题研究-以中国苏州高新区为例[J].中国城市规划,2017(2):89-93。

快乐****蜜蜂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