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西沙地区西科1井综合地层学研究 西沙群岛是我国南海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重要的渔业和海洋资源开发基地之一。西沙地区的地层研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于认识该地区的构造演化、岩石类型、沉积环境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帮助。本文主要通过对西沙地区西科1井综合地层学研究分析,来深入理解西沙地区地质特征,为该地区资源勘探和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1.研究区地质概况 西沙群岛位于我国南海中部西南侧,地理位置为北纬15°52′50″〜16°32′05″,东经111°02′37″〜112°02′35″之间。该地区研究区主要分为三大组:岛礁石群组、大陆架沉积组和基盘岩群。其中岛礁石群组是该地区的主体,覆盖了整个西沙群岛范围,岛礁型态多样,共有13个大岛、6个沙洲、4个暗岩礁和30多个小岛、暗礁,是典型的珊瑚岛屿群体。大陆架沉积组是指分布于西沙群岛外缘、至南海的大陆架上沉积岩石,其岩石主要包括砂、泥质砂、石灰岩等,是该地区的重要油气资源勘探领域。基盘岩群则主要分布在西沙群岛和其周边海区的钻探井中。 2.研究区地层划分 综合西科1井地质资料,根据岩性、古地理环境、古生物等地层学要素,将其划分为四个地层单元:上新世偏低海面期坳穴-珊瑚礁复合岩-海相白云岩岩相单元、中上新世偏高海面期浊积层相单元、始新世珊瑚-巨藻花岗岩岩相单元和侵入岩单元。其中,上新世偏低海面期坳穴-珊瑚礁复合岩-海相白云岩岩相单元为本地区的重要研究对象。 3.主要岩性特征 研究区上新世偏低海面期坳穴-珊瑚礁复合岩-海相白云岩岩相单元,以白云岩为主,伴随少量灰冲积岩、砂岩和钙化岩砾岩等。该单元的岩性具有以下特征: (1)白云岩。以块状、片状为主,部分呈球状、枝状。岩石颜色多样,主要有白色、黄色、灰色、棕色等;其结构多样,有晶粒、粒晶、微晶化、结皮状、仿形结构等。 (2)灰冲积岩。主要位于白云岩夹层中,呈灰色、灰黑色,含石英、云母、长石等成分。 (3)砂岩。主要位于白云岩下部夹层,多呈浅灰色、暗灰色,含石英、长石、黑云母和少量角闪石。 (4)钙化岩砾岩。为圆形、卵形钙化岩丘岩缝砾块组成的,呈白色、灰色,钙化程度不同。 4.西沙地区地层演化 研究表明,西沙地区的地层演化可以概括为三个时期的发展过程:最晚始新世-上新世早期海相雄列期、上新世早期海平面快速下降期、上新世晚期-中新世海相玄武质火山作用期。 在最晚始新世-上新世早期海相雄列期,该地区地壳运动剧烈,海洋盆地处于较大的伸展-裂谷环境中,致使本区主要生长陆缘边缘的海外沉积岩系(塘岛群)和珊瑚礁群,从而形成了以岛礁为主的地形构造;在上新世早期海平面快速下降期,全球变冷,北极与南极地区产生了大量的冰原沉积,全球海平面大幅度下降。在此时期,西沙地区的海水透明度较高,光环境良好,珊瑚礁生态系统繁荣发展,形成了优良的珊瑚礁储量;在上新世晚期-中新世海相玄武质火山作用期,则是西沙地区经历重要的火山岩侵入、火山喷发过程的时期,该阶段为南海区域的火山岩活动高峰期。 5.结论与展望 综合以上分析,西沙地区西科1井综合地层学研究揭示了该地区的地质特征和地层演化。该地区白云岩的发育程度丰富、岩性特点多样,是西沙地区特有且重要的岩石类型;珊瑚礁复合岩层是该地区油气资源发展的重要勘探方向。未来,应该加强对西沙地区的岩土力学研究和环境保护工作,探究该地区资源潜力的开发利用之道,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推动该地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快乐****蜜蜂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